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把留守兒童丟在“親情孤島”

  • 發佈時間:2015-06-13 02:31: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海濤

  6月9日夜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兒童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這4名兒童1男3女,是屬於無人監護狀態下留守在家裏的四兄妹。而就在兩年半之前,同樣在七星關區,5名男童在雨夜躲進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他們也均為農村留守兒童。

  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0多萬,全國每5個兒童中,就有1個在農村留守。在父母同時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中,80%由祖輩撫養,13%託付給親友,7%不確定或無人監護。儘管畢節留守兒童之死屬於極端個例,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親情缺失、監護不力,留守兒童面臨的生活問題、教育問題、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卻極為普遍。

  從媒體的跟蹤報道來看,喝農藥身亡的四兄妹並不缺吃少穿,父親和哥哥2012年就被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成為留守兒童後,鄉里為他們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確定村支書和包村幹部進行一對一幫扶,學校老師也會不定期家訪。可以説,物質幫助和形式上的關愛並不缺少。

  但顯然,這些“補丁”都蓋不住情感缺失和心靈孤寂的“漏洞”。沒有人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疏導他們的不良情緒,任由他們孤苦的內心荒蕪成沙漠,最終在悲哀和冰冷中沒有了生機。

  相比于物質滿足,留守兒童更需要心靈撫慰。事實上,近年來無論是政府、學校、基層組織,還是社會愛心人士在幫扶留守兒童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採取疏導、啟發、情感交流等方式,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建設。

  然而,來自外部組織和個人的補償性關愛,永遠無法代替來自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實踐中,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並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和親情溝通的重要性。生活在“親情孤島”上的留守兒童,往往精神緊張焦慮,缺少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悲觀內向,自卑孤僻。長期親子關係疏遠,傾訴渠道不暢,心理壓力無法疏解,極易導致留守兒童走上極端道路。

  一位教育專家説:“家庭給予兒童的非正規教育,比之後正規教育制度對兒童總的發展所産生的影響還要大。”作為首要監護人,父母在撫育教養子女方面的責任不可推卸。在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四種保護方式中,家庭保護處於首位。其中特別強調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因此,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力度,提升他們科學教養的責任意識和能力水準尤為重要。

  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城鎮化正處於快速推進期,外出務工者將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留守兒童在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相當大的數量。鋻於此,著眼于留守兒童的未來通盤考慮,構建一個政府、家庭、學校、村莊社區、社會五位一體完整的、嚴密的、體系化的管護系統,使關愛服務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非常重要、必要,而且緊迫。

  為此,應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強化留守兒童身心保護。明確和加大監護人的法律責任,完善委託監護制度的法律規定,確立監護人監督的法律制度,明確國家監護的概念和制度。構建黨委政府統籌機制,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社會管理創新總體部署,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責任體系,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出臺激勵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和公益組織參與幫扶。構建基層教育和管護機制,確保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有明確的對象可以尋求幫助。動員專業社工志願者等社會力量,通過培訓與心理諮詢等活動,對監護人和留守兒童開展針對性指導和幫扶。如此,才能真正給予留守兒童不留死角、無縫銜接的身心關愛,避免以後類似悲劇的再度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