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系列談⑤提素質:全力打造一支新農民隊伍

  • 發佈時間:2015-08-21 10: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人才是關鍵,這是轉方式的內生驅動力和根本保障。改造傳統農業,升級現代農業,必須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大幅提升農民的生産、經營、管理等綜合能力,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頭等重要的大事。因此,轉方式要靠科技創新,靠人才驅動,靠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要完成擴規模、調結構、強産業、可持續的任務,要把好的政策設計落實好,還是要把勞動者的素質提上來。

  轉方式是提高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農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來生産經營。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提素質固然是轉方式的重點,但更是難點。統計顯示,我國農業勞動者整體文化技能素質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比高達95%,參加過專門職業技能培訓的不足10%。長期以來的農業低效益,種地不如外出打工,普遍出現“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的現象。務農勞動力平均年齡接近50歲,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創業型人才嚴重缺乏。

  為實現轉方式的宏偉目標,消除“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擔憂,需要全面提升農業勞動者素質,全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的新農民隊伍。可以説,提素質是農脈所在、國運所繫,更是百年大計,既要造血也要輸血,既要謀長遠,更要抓當下,既要政府給力,也需社會支援,是轉方式、強産業基礎之基。

  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從內部著手,要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做到“教育先行、培訓常在”。教育培訓是提升農民素質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手段。要加強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培訓,提升其科學文化素質和示範帶動能力。在提升途徑上,由學校教育向成人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相結合轉變;在提升目標上,由單一技術向經營管理、文化素質等綜合能力轉變。通過多種途徑,建立與農民發展和農業産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農民終身教育體系,探索適合成人學習特點和農業生産規律的“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的教育培訓模式,提高農業勞動者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理念改造傳統農業的能力。

  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從外部著眼,要鼓勵高素質人才回流務農,推動農民由“身份”向“職業”轉變。吸引高素質人才從城市流向鄉村,既緩解了經濟下行對城鎮就業的壓力,又提高了農業勞動者素質。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農民工數量趨於零增長,回鄉創業熱潮涌動鄉間。與此同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激勵下,許多有文化、有技術的大學畢業生和有志青年,也投身到農村的廣袤熱土。這些新鮮血液不僅充實了新農民大軍,也改變了人們對農民的單一印象、刻板印象,他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蹲在門口抽旱煙,而是戴眼鏡,開機器,拿電腦,談生意。他們的稱呼雖然是農民,但你能説他們不是在做著工人的活、不是知識分子一樣地在思考、不是在生意場上縱橫捭闔?比如,利用自身一技之長,在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裏提供植保、農機等服務的藍領農民(農業工人);利用先進的農業生産設備和新技術,在科技園區、在控制室裏“遙控”農業生産的白領農民(技術農民);把農業和市場緊密結合創業致富的金領農民(老闆農民)。可以説,這些新農民的出現,既是農民由“身份”向“職業”轉變的過程,更是農業勞動者素質提升的過程。

  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從社會支援看,要提供條件、提高地位,讓新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用足用好政策激勵“指揮棒”,引導更多有識之士和有志青年務農興農、創業創新。著力推出一批新農民創業致富先進典型,樹立以農為業、以農創業、務農光榮、務農富裕的社會風向。積極開展優秀新農民評選表彰活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新農民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不斷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宣傳推廣各種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農民培養模式。

  新農民,新希望。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提升農業勞動者素質,是轉方式、促發展的戰略任務。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推動者和受益者,新農民必將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