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眾人拾柴,營造溫暖之家

  • 發佈時間:2015-08-19 05:28: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路邊一棟沒有窗戶的2層小樓,一樓基本空置,二樓“客廳”堆滿了泥沙,一個房間簡單地擺放著座椅、廚具和幾個盛水的桶,一個房間裏擺了一張木床,上面僅鋪了一床草席一條冬毯……這是7月19日,湖南省婁底市陶龕書院留守兒童服務站的隊員們在萬寶鎮清江村黃萌楠、黃娟嵐兩姐妹家看到的情景。

  令隊員們驚訝的是,兩個年僅11歲和6歲的兒童已經在這個“家”裏留守了兩年多,年後就外出打工的父親除了每月寄回200-300元生活費外,一直沒有回來過。母親因為家庭不睦,只偶爾回來探望,帶回些生活必需品。

  “簡直像野草一樣生長。”這是隊員曾恕最大的感受。作為一名在婁底四中工作近10年的教師,在了解黃萌楠姐妹的生活後,她既心疼又憂慮。

  兩年多來,黃萌楠每天不到6點就要起床,準備好早餐叫妹妹起來,做完頭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後,步行送妹妹到2公里外的啟航幼兒園,自己再搭班車去8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後,她先去幼兒園接妹妹,趁天黑前回家做晚飯,再燒水給妹妹洗澡、洗衣服……

  面對隊員們的提問,11歲的黃萌楠表現出超出年齡的成熟穩重。但她也有擔心害怕的兩件事,一是早上起晚了趕不上班車,就要花10塊錢打摩的去學校,二是下雨打雷的晚上,兩姐妹嚇得躲在被窩裏直哆嗦,想爸媽想得厲害。因為沒有玩具、零食與別人交換,附近的小夥伴不願與她們玩耍,黃萌楠兩姐妹住的小窩成了村裏的“孤島”。這也成了磨子石學校校長付幸的一塊“心病”。

  磨子石學校現有4個年級120名學生,基本實現了周邊清江、小江等幾個村的學齡兒童就近入學。因為經濟落後,學生中近一半是留守兒童,有不少孩子如黃萌楠一樣,在沒有家長監管的情況下獨自留守,校外安全和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怎樣才能幫助像黃萌楠一樣的孩子?

  借助網路的傳播,《中國安全生産報》記者黃雄、婁底四中心理輔導教師曾恕、婁星區團委副書記段哲臻、清江村老支書黃良生和一些愛心人士參加服務團隊。大家一致決定,以清江村的湘中民俗生態園、陶龕書院為基地,設立陶龕書院“留守兒童服務站”,並成立服務隊,發動各自的力量共同守護周邊村莊上百名留守兒童的成長。

  7月7日,黃雄與婁星區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曙陽談起建立服務站的想法,當即得到李曙陽的支援:“留守兒童的健康、安全、快樂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個公益行動非常有意義!國稅系統的幹部職工都應該自覺參加。”

  在李曙陽的發動下,稅源管理一科踴躍報名“打前站”。7月19日這天,科長謝松春和5名同事為第一批6名留守兒童送來了愛心書包,開展一對一幫扶。看到書包裏的作業本、文具盒、羽毛球拍、水壺、毛筆、跳繩,孩子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這6名兒童中,有因為三起事故而家破人亡不得不寄人籬下的13歲孤兒黃俊德,有週末帶著7歲的妹妹上山砍柴的黃雄輝,有像候鳥一般生活的黃幸章。活動中,在幫扶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們第一次聽了安全常識課,第一次暢遊在湘中民俗生態園內近10萬冊圖書的海洋,第一次聽到愛麗絲漫遊奇境的奇妙故事……

  受孩子們的歡笑聲感染,謝松春幾人一合計,全區國稅系統一直有愛心助學、扶貧濟困的傳統,回去後一定積極爭取,帶動更多人參與,把“一對一”變成“百對百”。段哲臻也表示,區團委正在社區開展的“新感恩教育”也可以進入農村,屆時,系統化成規模的培訓資源和關愛機制可以為服務站增加不小的力量。曾恕則想在陶龕書院開一個兒童心理輔導室,幫助孩子們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一直關注留守兒童安全的黃雄曾在媒體上呼籲“留守兒童不應成為安全‘孤島’”,為留守兒童編織起一張安全網。他表示,將在“中國安全文化宣傳聯盟”和“湘中田野文化實驗區志願者聯盟”中廣泛發動,並進一步發揮媒體力量,更大範圍內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兒童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