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小學“石頭的故事”在芬蘭教育界引起反響

  • 發佈時間:2015-08-13 15:3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清華附小有一名小學生叫牛牛,他很想與同學們一起演舞臺劇,卻又因為害羞而不敢飾演重要角色。於是老師給他設計了一個角色——一塊石頭。在舞臺上,牛牛認真地演著石頭,透過服裝道具上的小孔,他還可以看到同伴們的表演。謝幕時,牛牛也被請到舞台中央,全場一起為他鼓掌,他感到非常自豪。

  這是前不久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校長會議上,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講述的三個教學案例之一。另外兩個案例,一個講的是害怕學數學的小姑娘,通過繪畫的方式找到了最佳學習路徑,最終以數學特長生的身份被清華附中錄取;另一個是喜歡昆蟲的男孩,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支援下,最終走遍幾個大洲,編成了《昆蟲記》,還同科學家楊振寧等同臺交流。

  演講結束後,竇桂梅被來自世界各國的校長圍住,有些校長急切地表達對其教學理念的認同。本屆校長大會主辦方之一、芬中教育協會副主席、高級教育顧問李棟告訴記者,這些案例所體現的教學思路,與芬蘭等西方國家所倡導的培養孩子個性、幫助孩子尋找成長之路非常相似。他説:“學校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推廣個性化教學,是實現‘教育均衡’這項國家戰略的必由之路。這次演講向世界分享了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鮮活面貌,展示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決心。”

  芬中教育協會理事、芬蘭薩斯塔馬拉市市長亞裏·安戴爾森對記者説,竇桂梅演講中有一句話很能引起他的共鳴,那就是“不要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要用孩子認為對的方式去教育他”。安戴爾森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找到自信,“才能勇敢地走下去,跌倒也不怕”。

  芬蘭伊勒耶爾維綜合學校校長薩圖·塞佩恩妮特蒂-瓦爾卡瑪告訴記者,她十分贊同針對學生特點採取不同教學方式的做法。她説,在芬蘭,校長和老師會針對每個班級的情況開會研討,如果有的學生學習進度比較慢,他們甚至會減少他的家庭作業。“等到他都學明白了,就會培養出興趣,甚至會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

  近一段時間,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英教育對比的紀錄片在中英兩國引發熱議。對此,清華附小“1+X” 課程研究員林長山老師表示,之所以這部片子會引起反響,是因為中西方對基礎教育都非常關注,而且對教育本質的理解也是一致的。

  林長山説,其實中國古代就講究因材施教,只是在強調整齊劃一的時代,教育者忽視了對孩子個性的關注。雖然現在應試教育還普遍存在,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推進,中國基礎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改進。

  他以竇桂梅講述的三個故事為例解釋説:“學校實際上是在為每一個兒童進行未來設計。比如,牛牛的故事體現了對個體的尊重,數學姑娘的故事體現出對個體能力的發現,昆蟲男孩的故事則透露出對孩子的等待與呵護。”

  他介紹,清華附小作為國家級課程教材改革試點學校之一,開發了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1+X”課程體系(“1”指整合後的國家基礎性課程,“X”指個性化發展的拓展性課程),目的就是“尋找每個兒童的可能性”。“正是由於有這種教育情懷和教學方法作為支撐,兒童快樂成長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著”。(記者李驥志 張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