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中友好協會會長:南洋華僑華人心繫抗戰

  • 發佈時間:2015-08-06 07:18: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天樂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中國將舉行大規模的系列紀念活動。歷史,需要不斷回顧和反省,以免悲劇再度發生。”新加坡新中友好協會會長潘國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不久前,潘國駒就任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主席。據他介紹,自1895年創辦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怡和軒在陳嘉庚先生的領導下,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反抗日本侵略的大本營。

  1928年5月,侵華日軍製造濟南慘案,屠殺中國軍民。海外華僑華人心繫祖國,怡和軒帶頭髮起成立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掀開了新馬華人社會抗戰救亡的序幕。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南洋華人自發的抗日和籌賑熱潮持續高漲,陳嘉庚領導了華人社會的籌款賑災運動。

  潘國駒説:“抗戰爆發,陳嘉庚登高一呼,南洋的華僑華人無不積極響應,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陳嘉庚當時是怡和軒的主席,他把怡和軒當成了自己的家,吃住都在這裡。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藥品、卡車等物資,並在新加坡和中國重慶投資設立制藥廠、直接供應藥品等。”1938年10月10日,東南亞各地的籌賑會在新加坡華僑中學召開大會,並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總部仍設在怡和軒,陳嘉庚擔任主席。從此,怡和軒成為南洋地區抗戰救亡運動的總樞紐、海外華人支援中國抗日的大本營之一。

  據潘國駒介紹,1939年,陳嘉庚應中國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余位華僑機工(汽車司機及修理工)回國服務,在新開闢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由於國際援華物資只能通過這條通道運輸到國內,滇緬公路就成了抗戰的補給生命線。“在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危急的時刻,3000多名南洋各地熱血青年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義無反顧,勇赴前線。他們為新馬華僑史、中國抗戰史,也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歷史譜寫了一部悲壯史詩。”

  儘管為中國抗戰作出很大貢獻,陳嘉庚還是因未能親赴中國而感到“做得不夠”。於是,他于1939年冬組織建立“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1940年春夏之際,陳嘉庚親自率團回國,並專程奔赴延安。“陳嘉庚的觀察力非常強,他到延安後,十分注意共産黨領袖們的日常生活,發現共産黨領導人言行一致,艱苦抗戰,令人佩服。延安之行讓陳嘉庚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潘國駒説。

  在潘國駒看來,陳嘉庚幾乎把全部家當捐獻給了中國的抗戰和教育事業,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1982年,怡和軒成立了陳嘉庚基金,先後設立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陳嘉庚高級學位獎學金”和“世界著名學者公開演講系列”等,希望繼承陳嘉庚的愛國精神和教育思想,並將其發揚光大。

  (本報曼谷8月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