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還有哪些策略

  • 發佈時間:2015-08-06 03:34:2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唐燁

  儘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不錯,但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舊較大。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的信號表明,中央“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引發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因素有哪些?中國應採取哪些策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卓越發展研究院和中國金融資訊中心日前舉辦的“2015世界和中國經濟論壇——通過改革穩定經濟”上,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安、卓越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海影等專家學者發表了觀點。

  現狀:

  下行壓力存在,但運作總體平穩

  多位專家認為,內外部環境均會引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

  哈繼銘説,下半年,全球經濟的脆弱性比過去大。“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全球總體利率將處於低位。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基本上已用到了極限,利率水準接近零; 而各國的債務負擔都比較重,很難通過財政政策來推動經濟。這意味著,全球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比過去要小很多。”張兆安更加悲觀,他認為,全球經濟會處於長期性低迷的狀態。“世界經濟以前主要依靠三個‘火車頭’(美國、日本和德法英等國家)拉動,在這三個‘火車頭’之後,主要依靠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但在2010年以後,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速也放緩,現在除了中國經濟增長還可以,其他拉動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所有動力源頭幾乎都消失了。”

  從內部看,産能過剩、債務過高、房地産供應過大等結構性因素給中國經濟造成下行壓力。張兆安指出,必須重視這些結構性因素,適當運用工具與措施,減緩結構性因素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儘管經濟下行壓力存在,但專家認為,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總體將保持在可接受的合理增長區間。

  張兆安給出五點理由:第一,影響下半年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正在不斷轉化,處於此消彼長的狀態,總體上可以彼此抵消;第二,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短時期內發生突變的可能性不大;第三,經濟運作儘管有些起伏不定,但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運作總體平穩;第四,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但經濟發展亮點有所顯現,經濟、産業、需求、區域、收入分配等結構都有積極改善;第五,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要素出現變化,但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有所轉化,拼資源、拼環境、拼成本的方式有所轉變,新産業、新行業、新模式等不斷涌現。總之,影響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的內外部經濟變數還在不斷變化之中,需要嚴密關注。

  他判斷,下半年,如果內外部經濟變數不出現重大突變,且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得當,不僅可以確保完成全年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一系列結構調整也會取得一定成效。

  對策:

  提高投資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為應對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專家提出對策。

  第一,提高投資效率。劉海影指出,真正能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有效投資。“認為‘只要有勞動力的投入與資本的投入,就會自動轉化為經濟的産出增長’的觀點,其實是不正確的。投資無效的時候,必須不斷通過債務來維持無效産能的生存。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需要探索改善自己的生産技術和經濟流程。這種探索是由個人與企業作出,並最終由投資來把探索出來的新技術與流程固化下來。”他指出,必須打破金融體系不斷把資金借給那些得到政府隱形信用擔保卻沒有活力的企業。

  第二,進一步減稅,降低企業成本。張兆安説,這方面要打好一套“組合拳”。他建議,一是應該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減免稅額度。去年10月起,月銷售額3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已經免征營業稅和增值稅,但由於惠及企業還不夠多,政策效應有限。當前來看,可以適當提高小微企業營業稅和增值稅免征額的起點,還應該適時降低部分産品的增值稅率,減輕企業稅負。二是在社保環節,適當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今年2月,國務院決定把失業保險費率由3%統一降至2%,這對於企業社保環節的減稅降費來講,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目前,企業成本高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勞動力成本比較高; 而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社保成本比較高。從這個角度來看,適當調整企業社保繳費的費率,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三是在服務環節清除企業成本上升的不合理因素。4月份,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清理涉企收費,下調工商電價,這對企業成本下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除了繼續加快取消一些行政事業“任性”收費之外,還應該關注兩個方面推高企業成本的因素。分別是:公共産品提供方面比較高的服務價格; 由於壟斷因素形成比較高的服務價格。四是在創業創新環節,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清障開路。從制度設計、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社會輿論等方面,為全民的創業創新活動創造基本條件和市場氛圍。

  第三,大力開放債券市場。日前,央行發佈《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進一步放開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投資額度的限制取消,一個相對更高收益、更富有流動性的領域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哈繼銘説,之前受投資渠道和投資額度的限制,境外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量較低,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境外機構等持有人民幣債券資産7128億元,僅佔銀行間債券總量之比2%左右,遠低於新興市場國家在資本項目開放初期的債券市場平均開放度8%左右,也大幅低於當前新興市場的債市開放度13%。現在對境外機構放開債券市場,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降低中國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可避免匯率貶值帶來的壓力。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債券市場是獲取人民幣資産最便利、流動性最好的方式,預計海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總量需求將不斷提高。

  本版製圖 鈺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