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故鄉納稅”制度的啟示

  • 發佈時間:2015-08-04 12:31:1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7月下旬,應日中環境協會邀請,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與國內主流媒體的記者一起,考察採訪了位於日本北海道的上士幌町,親眼見到已經實施8年的“故鄉納稅”制度正在拉近東京、大阪等大城市與這個偏遠小鎮之間的距離,並且給這個小鎮村民帶來不斷增加的福利。

  今年7月29日,聯合國發佈人口預測報告,稱世界總人口到2050年將從目前的73.5億人增加到97億人,2100年則將達到121億人。但中國和日本卻呈下降趨勢,其中中國到2100年將降至10億人,而目前有著1.27億人口的日本將減少至8300萬人。

  日本不但出現人口下降趨勢,而且人口正日趨涌向東京和大阪等大都市,造成偏遠地區人口減少、産業衰落、經濟萎縮、財政收入減少,一些地方自治體的財政瀕臨破産。應運而生的“故鄉納稅”制度,成為日本政府縮小地區稅收差距的重要舉措。

  日本的“故鄉納稅”制度,不是一種強制性的納稅制度,而是一種捐款,捐贈者可以自由選定地域作為“家鄉”,還因借鑒了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捐款抵稅做法,可享受個人納稅總額10%以內的免稅優惠額度。該制度還規定,在實施退稅時,捐款者自己必須負擔200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62元)捐款,剩餘部分可以全部抵稅。例如,捐贈10萬日元的款項,可以抵消98000日元稅款。為了照顧捐款人居住地政府的利益,該制度還設定了捐款人的捐款上限,不得超過捐款本人應交納稅款總額的20%。地方政府則“投桃報李”,通常向捐款人贈送豐厚的當地特産“回禮”。這種由政府政策引導的“城鄉互動”,大大調動了人們捐款的積極性。

  本報記者訪問的上士幌町地處北海道中部,面積近7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千,是個以農牧業和觀光業為主業的農業鄉鎮。據該町町長竹中貢介紹,近年來,由於經濟相對單一,出生率下降,該町2014年的“町稅”收入只有6.2億日元,其他收入5.8億日元,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轉移撥付的交付稅27億日元,而支出卻高達61.3億日元,財政狀況非常嚴峻。2014年,該町接收“故鄉納稅”捐贈5萬4千余件,捐款總數達到97400萬日元,約相當於當地最主要稅種“町稅”的150%,成了該町非常重要的財源。

  上士幌町政府將城市人捐助的“故鄉稅”用於改善本地的教育、體育等公用事業設施。該町還設立了“育兒與少子化對策基金”,利用7.79億日元捐款興建了一所現代化程度很高、各類幼教老師齊全的優質幼兒園,供該町住民子女免費使用。該町用“故鄉稅”聘用優秀教師,加強中小學教育和幼兒保育院的建設,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將該町的高中建設成北海道鄉村教學品質最高的學校。我們在該町參觀了該町的幼兒園和體育館,觀賞了用“故鄉稅”裝備的中學生管弦樂隊的演出,其規格和水準均令我們刮目相看。

  實施“故鄉納稅”制度8年來,上士幌町加強了“都市與農村”的交流,通過多種途徑,大力開展觀光推介活動,向生活在大都市的居民介紹當地恬靜優美的自然景觀,美味獨特的美食、熱情好客的人文精神以及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該町的熱氣球、山野霧景、百牛擠奶、鄉村驛站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吸引了大中城市人們的關注和嚮往。今年春節期間,上士幌町在東京舉辦推介和答謝活動,報名參加的人數超過3000人。町長親自向捐贈者頒發了榮譽町民的信物。竹中貢町長向本報記者表示,“故鄉納稅”制度拉近了城鄉之間的距離,加大了城鄉之間人和物的交往,提高了城市居民對鄉村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據了解,日本參與“故鄉納稅”制度的人數逐年增加,捐款額逐年增長,2012年曾達到了649億日元。“故鄉納稅”已成為日本偏遠落後地區財政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振興鄉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自中國的農業研究學者、企業家以及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中華工商時報等媒體記者數十人隨團進行了考察。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級參事官薛劍對本次考察活動的意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在上士幌町政府安排的交流會上説:“日本的‘故鄉納稅’制度,對正在積極推進的中國新農村建設,很有借鑒價值。”薛劍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促進中日之間的友好與合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