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繼中車後又傳出將與西門子談判 誰會買下龐巴迪

  • 發佈時間:2015-08-02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中國兩家最大的軌道交通製造商完成合併,全球軌道交通製造業的格局發生微妙的變化,這也促使幾家主要的製造商開始就前途及命運做出不同的選擇。

  龐巴迪賣不賣

  加拿大軌道交通及飛機製造商龐巴迪公司(下稱龐巴迪)一位發言人于7月29日對該公司可能會將軌道交通業務與德國 西門子公司的軌道交通業務進行合併談判這一傳言予以否認。這已經不是龐巴迪第一次陷入將出售軌道交通業務的傳言之中。不久前有關 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車)有意收購龐巴迪軌道交通業務的傳言不脛而走,雖然中國中車隨後否認這一傳言,但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經常被類似傳言所纏繞至少説明其在某種程度上有類似的意願。一位接近龐巴迪的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或許是有出售部分資産的打算,但中國中車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此前《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指西門子與龐巴迪就合併軌道交通業務開始了初步談判,但同時龐巴迪也在尋求與其他可能的合作方進行談判,最終目的都是試圖脫手軌道交通製造業務。

  根據一位行業分析師的估價,龐巴迪的列車子公司估值或在50億美元左右。

  而在今年5月份龐巴迪曾公佈了一項計劃,有意將旗下總部設在德國的鐵路部門掛牌上市,出售其少數股票,當時該公司並未排除將在未來直接出售這個部門的可能性,並指出公開上市將可保留其參與行業並購活動的靈活性。

  目前全球最大的幾家軌道交通製造商中,除了中國中車之外,其他包括阿爾斯通、川崎重工、西門子以及龐巴迪都涉及多項産業,其中龐巴迪還有支線及準幹線飛機製造業務。其生産的支線噴氣式客機在單通道幹線客機的擠壓之下市場變窄,因此研發了接近幹線客機座級的C系列新一代噴氣式客機。

  儘管C系列已經于2013年9月和2015年2月先後完成了兩款機型的首飛,但受累于發動機存在的問題等因素至今尚未能實現交付。

  而兩款新型公務機的研發進度也不如預期順利,航空業務因此成為拖累龐巴迪財務狀況的黑洞。龐巴迪在去年更換了首席執行官,並削減了員工數量,同時停止了Learjet- 85公務機項目,甚至出售了其部分軍用業務。

  但這一系列舉措並不能緩解財務危機。“新飛機無法實現交付,公司就沒有現金流入賬,造成惡性迴圈。”一位從事飛機製造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軌道交通業大變局?

  現時的困境使得龐巴迪不得不通過出售業務或者引進新的投資者來應對危機,但對於整個軌道交通行業而言將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巨大變化。

  對於西門子而言也被其軌道交通業務的未來走向問題所困擾,此前曾經有消息指西門子會把所有軌道交通相關資産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軌道交通業務進行合併。

  西門子是全球最大的幾家軌道交通製造商之一,其業務涵蓋列車、有軌電車以及軌道交通信號技術等領域。此前阿爾斯通將其能源業務出售給了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同樣也是受業務多元化拖累,試圖簡化資産結構並調整業務方向。

  但對於這幾家歐美市場最大的軌道交通製造商而言,不管誰與誰業務合併都將面臨著反壟斷監管的問題。

  “我們認為,這樣的一樁合併交易將在歐洲面臨重大的監管障礙,因為龐巴迪運輸公司和西門子移動公司都是歐洲市場上的大型生産商。”加拿大豐業銀行的分析師Turan Quettawala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另外,這樣的合併交易還很可能會在歐洲市場上帶來重大的裁員措施,這可能會令歐洲各國政府感到擔心。”

  但對於這幾家老牌軌道交通製造商而言,如果不能儘快通過引進資金或者業務整合方式為現有的業務尋求支撐,那麼新的競爭者在足夠成熟之後帶來的競爭將更加殘酷。

  中國政府已經將軌道交通作為中國製造業進入海外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不惜通過行政手段將中國最大的兩家製造商合併。合併之後的中國中車總資産超過3000億元,總銷售收入接近1500億元,至少在規模方面已經超越了這幾家歐美老牌廠商。

  儘管在技術方面仍存在差距,但通過合資、收購以及逆向工程等形式開發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已經有諸多先例,這也保證了中國的軌道交通製造業在短時間內就已經可以在局部範圍與歐美日等廠商展開正面競爭,這恐怕也是促成傳統巨頭們儘早實現“抱團”的重要因素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