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趁你我年輕,別讓耕地老去

  • 發佈時間:2015-07-28 06:00: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耕地老了嗎?

  耕地本不會老。但是,或許正因為我們以為耕地不會老去,耕地卻在悄悄地——很多地方、很多時候甚至在劇烈地、快速地老去。

  老去的原因,其實我們都清楚。比如,從各種企業排放出來的未經處理或者處理不當的廢氣、廢液、廢渣之類的“三廢”,現在明排的少了,但未達標排放的、乃至偷排的依然不少;過度依賴農藥、化肥,在全球農藥、化肥施用量中,我們佔了大頭;生活垃圾、畜禽糞便及農業廢棄物如塑膠薄膜的粗放處理,過去我們習慣於任其自然;再比如,對耕地的過度開墾、過度使用以及水土流失,導致耕作層變薄,一如東北黑土地面臨的境況。

  耕地無語。但耕地會以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由於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在許多地方它的品質在變化,它的地力在下降,它正在衰老。它原本擁有的豐潤與活力,在很多地方漸漸變得羸弱與老邁。僅以國土部門前年公佈的數字,我國受到中重度污染的耕地大約在5000萬畝,這僅僅只是在當時條件下大體測定的數字。在魚米之鄉的湖南某地,一位老農問,這地怎麼就沒有過去那麼長莊稼呢?非得靠大化肥不可。

  其實,這樣的詰問,我們不該指向耕地。應該責問的,是我們自己。令人欣慰的是,與這種責問相向而行的是,在發展與保護的長期矛盾中,我們選擇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和諧共生的綠色理念,保護耕地、愛惜耕地在許多地方開始成為一種自覺。或許,我們可以粗略地描述一下這些年保護耕地的舉措:從耕地紅線,到測土配方施肥、高産田創建、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藥肥減量,再到表土剝離、黑土地治理、農膜治理、重金屬污染治理等行動,這些統一的理念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專項動作,形成了我們保護耕地的中國路徑。

  成效有目共睹。比如,耕地減少的速度有所下降,培肥地力的耕作行為越來越多。不過,問題依然突出。一個醒目的例子,這些年新農村建設中,為減少佔用耕地,許多村民被集中遷居上樓。按理,農村宅基地建設用地會相應下降,但實際上,這一佔地數字不降反升。顯然,節約出來的耕地指標很多被騰挪轉換了,這還不包括蓋樓所佔的地都是熟地好地,而退出來的大多是貧地差地。

  這樣的尷尬,根子還在於愛護耕地的觀念沒有深入骨髓。曾經,我採訪過的一位造紙廠經理説,他們知道排放污水會毒害耕地,但治了污就沒有錢造紙。再説,全縣、全省、全國耕地那麼大,不在乎這一點。“不在乎這一點”,或許為許多地方不願意在保護耕地下大力作出了觀念上的注解。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但我們面臨的耕地形勢,已容不得我們“不為”。我們每人平均耕地本來就少,才一畝五分地,而佔用耕地的壓力還很大,大規模的鐵路建設、水利工程項目、城鎮化發展都會佔用耕地。在這種壓力下,提升耕地品質、保護耕地品質就尤為重要,也尤為緊迫。只有在觀念上把耕地與我們每個人的發展、每個人的未來真正聯繫在一起,許多我們以為的困難、我們遇到的困難,都會有積極的體制、機制與方法上的探索與解決。

  我們必須讓耕地永葆青春活力。趁著我們年輕,更為了我們自己,別讓耕地老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