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調解能手”時向菊

  • 發佈時間:2015-07-28 06:00: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你説説,俺家這事兒可怎麼辦啊?”

  “老哥,你先別急,慢慢説。”

  一大清早,記者在山東省萊蕪市鳳城街道葉家莊村調解委員會見到“全國人民調解能手”時向菊時,一位老大爺正坐在她對面訴苦,他身邊兩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面露尷尬,咬著嘴唇不説話。原來,這是父子三人。老人的舊房要拆遷,能換到兩套新房,兩個兒子本該一人一套,可大兒子的兒子成年了,怕娶媳婦時沒地方住,就想多要一套房,把錢補給老二,可老二不同意。老父親夾在中間很為難,既心疼大孫子,又捨不得二兒子,一家人談了好幾次談不攏,就來找時向菊了。

  聽完老人的講述,時向菊先是笑著請老人家喝茶,接著跟兩兄弟拉起了家常。兩兄弟雖然不是很高興,倒是有問必答。得知老二家的是女孩,年紀還小,時向菊順勢做起了老二的工作,“你閨女還小,暫時也不考慮結婚,大侄子倒是該找對象了。你這個做叔叔的該不該幫襯幫襯?回頭有別的機會,全家再讓給你唄。”

  時向菊説了半天,老人的兩個兒子也沒有鬆口,走時只答應回去“尋思尋思”。“今天的調解不是很成功。”時向菊並不氣餒,“這事兒不容易,改天上他們家去!”

  處理這些家長裏短、鄰里糾紛,時向菊有的是耐心,這是20多年的調解工作磨出來的,尤其是涉及拆遷的調解工作,更考驗智慧和耐心。葉家莊村有780戶、2030口人,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2000年,因為道路改造,村裏有41戶需要拆遷。在當時,一説拆遷,別説群眾想不通,連幹部都怵得慌。拆遷工作還沒開始,村黨支部書記就辭職了,另一名支部委員也因病請了長假,黨支部就剩時向菊。她多次跟村兩委成員和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開會座談,反覆做工作。一開始,兩人一組包一戶,談了半個月,效果也不理想。時向菊看著著急,找要好的村民談心,詢問他們的真實想法。第二天,她向工作組建議,一戶一戶突擊,只要戶主答應,大家就幫忙搬家。拿下第一戶後,隨後的工作就順利多了,最終41戶用了兩個月全部完成。

  隔了兩年,村裏因為修路,又有13戶要拆遷。村幹部和工作組做了很多工作,效果都不理想。一次交談中,有個戶主跟時向菊交底説,“俺知道拆遷誰也擋不住,可俺要是先拆了,別人會説風涼話,俺帶了頭肯定就比人家付出多。”時向菊聽出來了,這是想要點補償,所以她向工作組建議,凡是帶頭拆遷的多給100元獎勵。有了這一條,拆遷進行得很順利。獎勵帶頭拆遷戶的做法也為以後各單位的拆遷工作提供了經驗。

  憶起當年,時向菊很感慨,“一天一身汗,一天一身灰也就罷了,還經常一天一肚子氣。可轉念一想,現在的政策好,黨和政府為老百姓凈辦好事,俺就得扎紮實實地落實好上級的意圖,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

  20多年來,經她調解的糾紛300多起,沒有一起引起矛盾激化,時向菊也成了村民的知心大姐。“有時候走在路上,好多不認識的人會主動跟我打招呼,説你不就是那年給俺辦案子的時大姐麼?”時向菊笑著説,“聽到這個,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2013年,時向菊獲得“全國人民調解能手”稱號,她把自己的成績歸功於萊蕪重視調解工作、創新調解機制。在萊蕪,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信訪調解形成聯動機制,各個基層調解組織之間也實現上下聯動、資源融合,這種各部門相互銜接的“大調解”機制大大提高了矛盾糾紛調處效能。2014年3月,萊蕪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建立基層人民調解案件補貼獎勵機制的實施辦法》,對基層人民調解員實行案件補貼和工作獎勵。這筆經費列入各區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大大提高了全市5000多名基層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今年4月時向菊就該退休了。不過,她不打算真“休息”。她説,“我永遠不會退休。現在萊蕪對調解工作這麼重視,正是我們這些有經驗的調解員大顯身手的時候。只要村裏人還來找我,信得過我,我就要幫他們做好‘減壓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