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降息幅度恐創十五年新高
- 發佈時間:2015-07-26 08:1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球投資者正迫不及待地盼望著這個夏天能早點結束,讓他們“討厭”這個夏季的並不是引發高溫的厄爾尼諾現象,而是美聯儲的最終審判。
他們心中都在焦慮地思考著一個問題,在2015年的第三季度,美聯儲是否真的會從全球其他大多數央行的寬鬆貨幣潮流中逆流而上——開始加息。
當全球或大或小的央行行長們仍在疲於應對金融危機後遺症和低通脹風險而傾向於繼續保持貨幣寬鬆來維持經濟增長之際,美聯儲主席耶倫所吹響的加息號令又向他們的心臟給予了重重的一擊。
在美聯儲的加息暗示和大部分國家降低信貸成本的意願之間,一種兩極分化貨幣政策氣候正在形成,而這種前所未見的極端氣候現象所引發的美元升值或將帶給全球另一場新的危機。
33VS16
7月23日,紐西蘭央行宣佈降息,將官方隔夜拆款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0%,雖然這是該行兩個月來的第二次降息,但分析師卻普遍預計這一降息幅度並不足以刺激紐西蘭已經降至0.3%的通脹率,他們在2015年結束前仍有可能會再次降息。“我認為該行會在下次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然後在10月再降息25個基點。”德意志銀行首席分析師達倫·吉布斯説。
僅僅兩天前,同樣受困于經濟增長乏力,匈牙利央行也剛剛將其基準利率下調了15個基點,而這是該行連續第五個月降息。
然而,紐西蘭和匈牙利央行的選擇只不過是2015年全球大多數央行“搖擺”貨幣政策的一個縮影。截止到7月23日,在全球央行資訊網追蹤的93個國家和地區央行中,共有33家央行參與到了降息的“接力賽”中,雖然他們在數量上只佔到全球央行數量的三分之一,但他們所代表的經濟總量卻幾乎佔據了全球經濟總量的50%。
這33個參賽名單中既包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包含受美元升值影響最為嚴重的大宗商品出口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等國。
雖然這33家央行參與的是同一場降息“接力賽”,但其奔跑的次數和距離卻大相徑庭。其中最賣力奔跑的是俄羅斯央行,今年以來他一共降息四次,總降息幅度為5.5%,而緊隨其後的是他的“金磚夥伴”——中國和印度,二者分別降息3次,幅度為0.75%。截止到7月23日所有參與降息“接力賽”的33個國家央行一共奔跑了61次,總共降息幅度為17.3%。這一數字排在2001年以來全球央行年度降息幅度的第二名,而在它之前的則是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2009年,當年全球央行降息幅度為20.7%,目前距離近15年新高還差380個基點。但2015年的賽程只是剛剛過半,如果市場對於美聯儲將於2015年9月加息的預期進一步升高,更多的央行將改變他們的貨幣政策,以便未雨綢繆。
據《華爾街日報》給出的2015年全球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預期顯示,在這一季度中仍大約會有12個央行繼續選擇降息,僅在7月前三周,就已經有7家央行宣佈了降息決定。排在名單上的還有中國、俄羅斯、南韓、泰國以及已經位於負利率區間的瑞士。雖然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7年,但世界經濟卻依然戒不掉央行流動性的“補氧”。
與全球大多數央行選擇背道而馳的是,另外16個處於通脹煎熬中的國家卻不得不被迫加息。與美聯儲和英國因經濟向好選擇加息不同的是,這些國家的行為更像是一次冒險。受財政與貿易“雙赤字”威脅的巴西已經在2015年的前六個月中做出了“月月加息”的決定,其基準利率已經升高至13.75%。而分析師預測7月其也難逃加息命運。與此同時,飽受戰亂的烏克蘭在今年3月更是做出了一次性加息10.5%的決定,將基準利率上調至30%。
在美聯儲以及英國央行即將展開自己的利率正常化之旅時,被他甩掉的夥伴卻有可能會在左右為難的境遇中遭遇新的危機。
“美元危機”
自2009年以來,驅動全球金融市場不斷膨脹的關鍵因素是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據估算,超過80%的股票價格上漲均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量化寬鬆政策的支援,而股票市場、大宗商品市場、房地産市場的價格上漲又支援了全球資金的快速流動。其中尤其是新興市場更是受到了鉅額資金的青睞,因為投資者可以在這裡尋找到更高的回報。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注入市場的流動性規模大約為10萬億-12萬億美元,足以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購置一個平板電腦作為禮物。然而美聯儲的加息,以及由其加息所引發的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卻有可能會終結這場“狂歡”。
7月23日,就在紐西蘭央行宣佈降息的同一天,美元再次重返四個月高位,當天美元指數收于97.72點,自2015年以來美元指數的漲幅已經超過了8%。而從美元的高歌猛進中聽出悲涼之音的恰恰是與其走勢一向成反比的大宗商品市場。
當天追蹤22種原材料的彭博商品指數跌至13年新低,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債危機時還要糟糕。大宗商品已經成為了投資者避之不及的領域。從原油、貴金屬、小麥到糖幾乎無一倖免。黃金價格已經連續第11個交易日收跌,這幾乎是近20年來黃金交易歷史中最長的一個連跌週期。截止到7月23日,黃金價格當周跌幅超過5%,而年內累計價格下跌恰恰與美元指數上漲幅度重合——均為8%。
另一種大宗商品也遭遇了與黃金同樣的“嫌棄”,國際原油價格再度跌至50美元每桶下方,為4月以來最低水準。
“美聯儲加息的信號正在大宗商品市場中颳起一場完美風暴。”《加特曼投資通訊》主筆丹尼斯·加特曼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商品市場的持久熊市已經在醞釀之中。美元兌所有貨幣在過去一年中已經上漲超過了20%,強勢美元將橫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每一個商品領域。”
比美元升值有可能會刺破金融市場泡沫更嚴重的是,它有可能會造成全球債務大廈的傾倒。
過去6年間美國十年期基準國債的收益率從2.96%降至2.32%。低廉的借貸成本激發了全球投資者排隊領取“免費午餐”的衝動,而其中曾經備受投資者青睞的新興市場自然也成為了資金流入的“洼地”,但是一旦美聯儲加息引發資金逆流,流動性退去後,洼地也許將變成“深坑”。
據BIS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新興市場借款人總共發行了約2.6萬億美元的國際債券,而其中大約四分之三是以美元計價。與此同時,跨國銀行向新興經濟體發放的跨境貸款在2014年年中總計達3.1萬美元,這些貸款大部分也是以美元計價。強勢美元的回歸將意味著在支付這些債務時,借債人將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和利息,而這對於相對美元貨幣貶值幅度更大,外匯儲備更為薄弱的經濟體來説,簡直就是一場新的災難。
截止到2015年6月底,彭博追蹤的20種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已經下跌超過7%。據接受彭博調查的40名外匯分析師預計,新興市場的貨幣下跌仍將繼續。他們預計,24種主流新興市場貨幣中,有18種將持續貶值,直至明年年中。在2015年上半年表現最差的新興市場貨幣分別為阿根廷比索和印尼盧比。
然而即使是作為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中國也面臨著一些棘手問題。雖然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包括中央債務在內的政府債務佔GDP之比仍在60%的全球公認安全線以內,但是中國企業的負債情況卻日益嚴重。據路透社對中國近1400家公司進行調查後發現,中國企業債與GDP之比是美國的2倍,這些企業債在過去5年急劇惡化。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稱,未來5年中國企業債將增長77%,達到28.8萬億美元。“企業債務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危機一定會爆發,但是這的確是一個示警信號,而如果想摘除這一警報,中國則必須繼續加強市場化改革。”標普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等待美聯儲宣佈加息的這個夏天註定是一個備受煎熬的季節,然而為了讓這個夏天好過一些,全球央行的領導者們都在嘗試著不同的“避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