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醫療在“燒錢”大部分企業無法盈利

  • 發佈時間:2015-07-24 07:02:0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移動互聯網醫療是當前發展最快、投資最活躍的産業之一,而今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投資熱比去年更熱了。清科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僅移動醫療項目全年共投資80余起,是過去5年案例數總和的近3倍,總投融資額也是近7億美元。而2015年第二個季度又有41起投資事件發生,投資金額達到3.5億美元,累計到今年上半年投資金額超過了7億美金,2015年的投資金額預計比2014年翻一倍。

  隨著BAT相繼加入移動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紛爭,各大企業的戰略也從開拓智慧醫療藍海逐步轉向領航紅海上,那麼如何在藍海中把握髮展方向和趨勢?又該如何破解盈利模式這一最大的痛點呢?近日,在深圳市投資推廣署、清科集團和深圳灣創業廣場主辦的“投資深圳,共贏未來——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産業研討會”上,業內人士表示,線上資源與線下醫療服務結合的O2O模式發展是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投資的方向。

  ●南方日報記者向雨航

  相比打車和購物,網際網路醫療處於起步階段

  中衛基金董事總經理、創始合夥人李文罡説,網際網路對於醫療行業帶來的作用有三個,即優化整體醫療資源配置、改善患者體驗、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網際網路改變傳統醫療模式,規範了傳統醫療的痛點。而解決了醫療行業的任何一個痛點對於創業者來説就是一個機會。

  “網際網路+”縮短了醫院和患者之間的距離,是建立在傳統醫療的一個機遇。在U糖CEO陳瀟楓看來,網際網路醫療本身是一片紅海,“所有的資本都往裏面走,創業者都往這裡面走,未來是一個很激烈的競爭。”不過,基於網際網路醫療的熱度,這個行業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如何在整個紅海裏面尋找真正的機會,

  這是創業者需要審度的。

  雲中飛則是從智慧硬體切入到網際網路醫療領域,該公司推出監測睡眠的智慧設備止鼾儀,在醫院之外幫助解決睡眠、鼾症等方面的問題。雲中飛總經理羅強説,智慧硬體和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允許我們把這些設備穿在身上,給網際網路醫療帶來了機遇,同時,如何用這些技術達到醫療級別的數據收集,則是該行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就醫160首席戰略官孫大寧表示,就醫160作為一個平臺,聯合深圳市政府打造預約掛號模式,把資訊打通,讓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資訊能夠流通。“掛號目前來看肯定是紅海,是用戶的剛需,會産生很多的需求。”該平臺不僅可提供診前掛號,

  還可以進行診後回訪、慢性病管理等服務,對於醫生有平臺展示,對於醫院有資訊化支援,提供網際網路+方案,“我們解決的僅僅是一個很小的痛點,未來網際網路醫療的情況一定是醫生、患者、醫院之間的資訊互聯互通。”孫大寧説。

  可以明顯看到,在“網際網路+”領域,相對於非常成熟的滴滴打車、叫外賣、線上購物網路電商等來説,網際網路移動醫療仍然處於初期的階段。目前,網際網路醫療市場仍處於用戶習慣培養階段,而且市場也尚未規模化。據統計,全國移動醫療累計使用量只有9000萬人次。

  中衛基金的投資觀點是如果沒有線下服務僅僅走線上,可能就會考慮這個創業項目是否可行。“現在更多的是從線

  下資源向線上的延伸,將來更多的是線上線下形成O2O的閉合,線下機構通過網際網路醫療的方式做一些行銷的模式。”李文罡説,而原來僅僅是做線上資訊的移動醫療公司也非常注重線下的服務,線上的資源目前很注重跟線下的結合,這是將來向O2O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因為醫療最終的服務還是線下所提供的,O2O的方式建立一個強的醫患關係,解決傳統醫療的痛點,這樣的移動醫療項目才是更有潛力和發展方向的。”李文罡説,而中衛基金,則更關注垂直細分領域的投資,比如母嬰、糖尿病、慢性病等垂直領域,同時整合線下線上的資源,這些細分領域的方向將會是優選的投資目標。

  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最有可能掙錢的還是藥品

  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目前階段都是靠投資生存,勝者為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線的網際網路APP超過2000款了,但是大部分企業都無法實現盈利,如何實現盈利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産業最大痛點。

  深圳市投資推廣署聯合清科研究中心就網際網路醫療産業的現狀及發展做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會上發佈了

  《網際網路醫療産業資訊調研報告》。調研顯示,網際網路醫療産業初期主要分為面對企業和個體兩種商業模式,面對企業則有面向醫院、保險公司、藥企的,另外一塊是對個體的醫生、患者的

  商業模式。

  “不管網際網路醫療還是傳統醫療,關鍵在掙錢,掙錢肯定不是賣東西去掙錢,很多是通過網際網路角度慢慢解決資訊對稱問題,資訊對稱情況下偏向的是服務,哪家服務好哪家就會賺錢。”陳瀟楓説,從現在到未來讓企業盈利可能是階段性的,到最後

  肯定大家都偏向服務。而目前網際網路醫療領域下最有可能掙錢的就是藥品。國家一直

  提倡醫藥分家,慢性病醫療用藥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雲中飛做的是智慧硬體,配套的APP是免費提供給用戶,其盈利模式則在賣智慧硬體上。“我們即將推出一個鼾聲記錄的APP,預計裝機上千萬,鼾症人群1.5億左右,這個閉環中間10%-20%的人群轉換成止鼾器的使用者,會購買智慧硬體。”羅強説。

  平安創新投資基金總經理張江則提出,網際網路醫療有很多屬性,從醫療角度來説,傳統醫療和線上醫療支付就有個人支付、商業保險、國家醫保等。個人支付目前比較少,在商業保險或者國家醫保這一塊都有可能是網際網路醫療的盈利模式。

  已經完成B輪融資的就醫160在盈利模式上則有自己的探索。孫大寧指出,網際網路的盈利有三種模式,分別是導流、電商和遊戲。導流就是廣告,就醫160去年廣告收入一年不到260

  萬,而今年最近一個月廣告收入達到去年一年的量。“就醫160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如何依託自己核心優勢建立圈資源,一方面是流量的引導,一方面是對於線上用戶行為掌控和運營能力。”孫大寧説,“盈利模式只要花點心探索,自己做不成再去跟合作夥伴一起做,不成功就成仁。”據介紹,就醫160未來還將進行在垂直領域盈利模式的探索,該平臺還跟母嬰群體、慢性病群體等進行合作,既可以做掛號和導流,另外還可以做健康管理,並且基於可穿戴的監測,以及對於基因疾病的預防,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商業模式和産品模式。

  同時,他也指出,進入網際網路醫療的創業公司更多應從內功角度積累,有自己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最關鍵的是不能盲目燒錢圈用戶,而是要提早有戰略的部署和規劃,把自己的商業模式做出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