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深圳樣本

  • 發佈時間:2015-07-24 07:01:5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今年5月舉辦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配置全球創新資源”成為熱詞。

  今年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將“堅持開放創新,提高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和水準”,具體而言,將支援深圳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鼓勵支援跨國公司、國際研究機構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科技服務機構,搭建聯合研究平臺等。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合作共建的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就是深圳與國際研究機構合作的典型樣本。深圳,已然是全球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腦所”發展目標

  ●努力在腦科學與腦認知領域參與國際前沿的競爭。

  ●努力把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研發能力在深圳生根。

  ●積極推動“腦技術”與科研、産業需求的對接,促進自主創新與國家生物産業需求的有機結合。

  ●成為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共用開放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

  深圳大學城內,一個正在蓬勃發展中的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正在吸引著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等國際一流腦科學研究機構和嗅覺靈敏的國際大型制藥公司負責人前來。多位來自國內不同科研院所和醫院的科研人員和學生也紛至遝來,利用這裡實驗室的優勢技術和開放包容嚴謹的科研環境完成自己的科研課題。

  腦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對象的是大、小鼠,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與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IT- McGovern Brain Institute)合作共建的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腦所”),則利用非人靈長類動物(猴子)進行腦科學方面的研究,希望借助國際前沿的生物技術,為尋找針對腦疾病的新的治療靶點提供研究工具。

  美國科學院院士、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西蒙(Robert Desimone)曾告訴記者,過去幾十年內,大腦疾病的新藥開發主要基於應用大、小鼠研究中獲得的數據,但利用鼠類模型為研究對象證明有“治療效果”的藥物,最終由於臨床研究中的受挫,很多制藥公司因無法承受持續投入而退出;建立新的靈長類疾病模型,用於腦疾病機理和新藥靶點的研究,成為共同期待。他表示,如果動物模型獲得成果,將喚起眾多制藥公司重新開發治療腦疾病新藥的激情,世界各地的生物制藥公司將可能被吸引到深圳,利用這裡的實驗平臺開發新藥。

  “我們希望將腦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共用的、開放的、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將會使得國際前沿的腦科學應用基礎研究在深圳生根,併發展壯大。”腦所中方負責人王立平博士近日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稱,腦所目前已有約50名成員,學科背景交叉程度高,有留學歸國博士也有本土優秀人才,已獲得來自各級政府數千萬元資金支援,麥戈文基金會也將給予腦所經費支援。

  A

  A

  麻省理工為何牽手深圳先進院?

  對於不少深圳人來説,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創始人麥戈文先生的名字很熟悉。他從1980年就開始頻繁造訪深圳,幾乎出現在每一屆的高交會上,並大力推動IDG與深圳高科技産業合作。1998年,麥戈文還榮獲深圳市人大授予的“深圳市榮譽市民”稱號。

  2000年,麥戈文與夫人向其母校MIT捐款3.5億美元,宣佈成立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旨在通過跨學科研究,探索人類進行學習和交流溝通的奧秘。十多年過去,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已成為世界上腦科學和類人智技術研究方面的一流研究機構,由聞名世界的致力於解決現代科學兩大挑戰的19位腦科學家組成(其中一位是諾獎得主,五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在2014年舉辦的第十六屆深圳高交會上,這個世界頂尖的腦研究機構與深圳先進院合作共建的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正式揭牌。

  人類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了解大腦的正常運作與功能紊亂是本世紀公認的重大挑戰之一。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佈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各類腦疾病的醫療負擔佔全國醫療負擔的首位。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理解腦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發針對腦科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腦疾病診療新技術是腦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

  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自2006年共建的深圳先進院,2008年左右開始佈局腦科學相關研究。具有多年臨床工作經驗,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王立平主要從事光遺傳技術的研發及其腦疾病神經環路調控的研究,從2008年開始在深圳組建研究團隊,希望讓國際前沿的生物技術在深圳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應王立平博士邀請,羅伯特·戴西蒙教授2013年第一次來到深圳先進院進行學術交流。這時,深圳先進院腦科學研究已經具有一定基礎,在光感基因神經調控技術、光神經界面技術等已經建立起了一支非常有戰鬥力的研究隊伍,相關技術已經輻射到境內外100多家實驗室,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肯定。

  “我們團隊正在進行中的研究和掌握的核心技術等,能與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對接得上,優勢互補,這是我們合作的基礎。”王立平告訴記者,羅伯特·戴西蒙是國際腦認知領域的領軍人物,對中國也比較了解,在中國選擇合作夥伴有很大選擇餘地,而深圳先進院團隊的合作、開放、包容的創新理念與之高度契合,務實、紮實的風格也是他希望合作的內在驅動力。

  2014年4月,深圳市長許勤會見了MIT的羅伯特·戴西蒙教授、馮國平教授以及深圳先進院領導一行。羅伯特·戴西蒙説,深圳作為中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發展生物醫藥産業的理念和規劃很先進,這為他們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的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相信雙方合作將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B

  B

  世界頂級專家參與“腦所”籌建

  2014年11月16日,第十六屆高交會首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MIT麥戈文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正式揭牌,IDG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羅伯特·戴西蒙、馮國平、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等出席併為揭牌儀式見證。

  這一年,以羅伯特·戴西蒙為帶頭人的“新興遺傳工程介導重大腦疾病研究創新團隊”入選為深圳市2014年度第四批“孔雀團隊”,團隊核心成員包括馮國平、周暉暉、詹陽等,獲得深圳市政府的資助1500萬元。

  馮國平是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也是轉基因腦疾病動物模型及機理研究領域國際頂級專家、光遺傳學研究開拓者之一。王立平告訴記者:“MIT教授對我們之間合作建設腦所的付出,及其高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悄然無息的影響著周圍的人”。

  該孔雀團隊的其他成員履歷也很醒目:周暉暉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MIT博士後,具有多年的非人靈長類腦科學研究經歷;詹陽是英國康橋大學博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博士後,關注于自閉症的研究。

  5月23日,“新興遺傳工程介導重大腦疾病研究孔雀團隊”在腦所宣佈啟動。全球著名神經生物學家、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埃裏克·坎德爾(Eric Kandel)特別發來賀信,在信中他提到“利用非人靈長類動物研究腦疾病和系統神經科學將是一件令人無比興奮的事情”。孔雀團隊帶頭人羅伯特·戴西蒙是世界級的靈長類動物研究的神經科學家,團隊中的馮國平和張鋒也均是世界級的遺傳動物模型相關技術的專家,而團隊依託的深圳先進院的腦科學團隊也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深圳先進院腦科學團隊是中科院腦科學先導專項中重要的研究力量,光遺傳神經調控技術也成為卓越中心多個團隊中重要的研究技術。深圳也因此成為中科院腦科學除北京、上海、合肥、昆明、武漢之外,承擔腦科學先導專項的重要城市之一。”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稱,深圳先進院與MIT麥戈文腦研究所展開的這一國際合作項目,高度符合國際上腦科學研究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定位和研究方向不僅高度符合深圳本地的科技和産業需求,也符合創新驅動的國家需求。

  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表示,深圳先進院與MIT麥戈文腦研究所一流團隊攜手,強強聯手,將把腦科學研究用的新技術開發、新模型的建立為主要特色,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力爭解析腦疾病的神經環路功能和結構異常的特徵,為新藥研發和治療新技術研發提供工具和研究平臺。

  C

  C

  一流制藥公司

  到府找合作

  人類對治療腦疾病的新藥物和新技術的實際需求非常迫切。據相關資料報道,全球大約有10億腦疾病相關的患者,包括老年癡呆症、抑鬱症、癲癇、雙向情感障礙等,每年的消耗約為1萬億美元。

  以老年癡呆症為例,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估計2011年癡呆患病人數為3650萬人,其中1/4生活在中國。一項對全球的疾病預測統計,2005年全球的“老年癡呆症”消耗為3150億美元,遠遠超過當年糖尿病的消耗560億美元。

  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利用小鼠模型為研究對象很難證明藥物的有效,在臨床實驗中顯示很難真正有效。王立平博士近日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稱,這主要由於鼠類的大腦和人類的大腦差別巨大,而且利用鼠類為研究對象也很難高度模擬人類特有的一些腦認知行為,但很多腦疾病正是表現為一些認知行為的異常,這也是眾多制藥公司在開發針對腦疾病的新藥過程中正在面臨的瓶頸問題,也是眾多腦科學研究者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腦所的成立,也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終造福于廣大患者。

  樊建平表示,猴腦與人腦最為接近,但如何把猴腦變成可以模擬人類腦疾病,例如患有老年癡呆症的腦子,還需要基因操作技術;和研究人員通常用來測試藥物的大、小鼠大腦相比,應用猴腦做研究具有更大的優勢。

  王立平告訴記者,腦所的研究優勢之一在於結合運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製備建立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內的疾病模型,以及其他腦研究新技術研發,這將有助於深入理解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相關診療新技術的原創性研究。

  儘管腦所還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但深圳先進院與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的這種合作模式和研究方向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重視。5月23日,羅伯特·戴西蒙再一次來到深圳。他在發言中説:“中國有很多地方都希望與我們MIT團隊合作,但都是在在談、談、談,只有在深圳這個地方是真正做起來了,確確實實落到了實處。”

  這個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也早早地引來了世界一流的制藥公司前來洽談合作。“我們原本是競走選手的速度,但來自很多方面對此領域的期待,迫使我們需要考慮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前進。”王立平説,腦所原計劃2016年初開始考慮接觸一些可能有需求的制藥公司,但目前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已有國際上一流的制藥公司7月份就找到府來洽談可能的合作,比想像中要快很多。

  作為深圳先進院的第六個研究所,腦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腦認知與行為的神經環路基礎,腦疾病的發生機制和新靶點,腦科學研究新技術研發等。這個團隊不僅努力在腦科學與腦認知領域參與國際前沿的競爭,還將努力把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研發能力在深圳生根,同時,還將積極推動“腦技術”與科研、産業需求的對接,促進自主創新與國家生物産業需求的有機結合,與國內腦科學研究兄弟單位共同服務於國家腦科學和腦疾病的研究,成為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共用開放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統籌:劉勇 曲廣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