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針對性地扶持農民工創業或現爆炸式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7-22 06:29:5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民工在當前創業大潮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專家認為——

  圓桌訪談

  對話嘉賓

  杜曉山(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鳴鳴(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一個小鎮,37位農民工返鄉創業。他們曾是推銷員、裝修工、大巴司機,乃至工廠廠長;曾經在廣州、深圳、東莞、浙江、新疆、西藏留下足印,現在相繼回到家鄉——瀘州市瀘縣方洞鎮,並不約而同地決定:創業!

  因為他們,小鎮躁動起來。有的村,上千畝土地被打造成葡萄基地;有的人家,後院建起了高標準現代化的黑羊圈;有的閒置房屋,變成了手袋加工廠;有的小街,冒出幾家電器、傢具商鋪。

  對這37名返鄉創業農民工,本報近日作了報道。今天,我們再邀專家,重溫他們的夢想和困擾,分析他們的當下和未來,以求見微知著,更深刻地理解返鄉農民工在這場創業大潮中的角色。

  三層原因 如潮水般將農民工推向創業

  記者:方洞鎮返鄉農民工創業者,7成以上在40-60歲之間,7成選擇種養業,近8成是2010年以後回鄉的。這説明什麼?

  杜曉山:創業所必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只有在外長時間打拼的一些農民工才具備。同時,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的父母年事已高,需要他們回鄉照顧。40-60歲的人普遍有種養業的經歷,把在外積累的資訊和技術,應用到這個熟悉行當裏,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較高。

  張鳴鳴:從經濟的角度,他們回鄉創業還有兩個動機。首先是回鄉創業成本低——家鄉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留守婦女、老人等,其他各種要素成本也低。還有,沿海地區的就業和成本相除的收益比在降低;而西部發展的機會在不斷增高。這一部分有想法的、有積累的農民工回鄉時發現,找不到和沿海收入類似的高收入就業機會,但創業環境不錯,成本也不高時,他就會選擇創業。

  記者:為什麼前幾年農民工創業不多,而2010年後才有這樣的回鄉潮?

  杜曉山:我們剛才所説的原因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們很多是上世紀80年代末去沿海打工的第一批,打工20年,到了一定年齡勢必選擇落葉歸根。首批出去的也成為首批回來的。2010年這個時間點,正是沿海加工企業受經濟危機波及的時候,一些農民工被裁員或者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內陸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此時正快速崛起,交通等基礎設施快速完善。這三種因素,像是三股時代的潮水,將農民工創業推到了臺前。

  如何定位 是當下創業大潮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農民工創業在當下的創業大潮中應如何定位?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

  杜曉山:農民工創業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全國城鎮化率50%以上,但其中有10%-20%屬於農民工,加起來體量還是非常大。但不得不注意到,産業轉型升級,工業化自動程度加強,城鎮用工數量會下降。而一部分農民工返鄉創業,可以反哺農村經濟,創造吸納就業的經濟實體。同時,創業者們大多瞄準種養業,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轉型升級,也帶來了新的動力。

  張鳴鳴:農民工創業,不能承載城鎮化重任,因為他一定是小規模的,一定是農民工中的極小部分精英群體,難以拉動整個GDP。他的主要功能就是解決40、50歲的困難群體、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不管城鎮化如何發展,都會有大量農民留在農村。而工業吸納就業能力在下降,第三産業則基本依靠城鎮。工商資本下鄉時,靠大規模運用機械生産可以解決勞動效率問題,能拉動GDP,但不能很好解決就業。農民工返鄉創業,就能解決就業,填補這個空白。

  四川農民工創業潛力是很大的。目前每年新增5萬人左右的創業者,還是比較低。考慮到我省農民工基數,只要有針對性地扶持,完全可能出現爆炸式增長。

  如何扶持 要解決資金缺口和抗風險能力低問題

  記者:我們的調查發現,農民工的創業項目7成左右都在1-2年內有盈利預期,這折射出農民工創業的哪些優勢?

  杜曉山:他們創業,用工主要用親戚朋友或留守老人,成本低;創業地點通常為村鎮,用地成本低。而且,農民工回鄉後,相比留守農民,擁有更好的見識和經驗,選擇項目更具市場眼光;相比其他創業者,他們更保守、謹慎,因為對這個年齡段來説,創業失敗的打擊是難以承受的,這使他們重視風險,不貿然投入。這些因素推高了他們創業的成功率。

  記者:劣勢呢?

  杜曉山:難以承受創業失敗,換句話説就是抗風險能力低。農民工創業時投入會傾其所有,然而經營所需資金以及日後擴張都後繼乏力,調整的餘地就小了。同時客觀上我們缺乏健全的保險體系,種養業一旦受到天災或者外部市場的影響,有可能遭受毀滅性打擊。

  張鳴鳴:農民工創業者在資訊獲取、對經濟規律和政策的了解是比較少的。我們説生産四大基本要素:勞動力、土地、資金、企業家才能,農民工優勢在於前兩個,後兩個沒有比較優勢。這註定了他們集中在小微、勞動力密集型項目,想要做大就會遇到瓶頸。

  記者:我們也看到,37個創業者中,27個都存在較為嚴重的資金缺口。如何扶持?

  張鳴鳴:當然要加大金融支援力度,不一定是低息,但至少要有融資渠道。農民工沒有抵押物,如果全靠著打工掙的錢,非常艱難。江浙已經有嘗試,比如試點反擔保,或允許創業者手中的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等。在農村這一級,如果金融完全市場化的話,那麼資本就會出逃,因為風險高、利潤低。必須要行政力量介入,提供金融服務。比如利用財政資金進行擔保,撬動銀行貸款。

  杜曉山:我建議,還應鼓勵發展一些農民自身的合作金融、民間金融機構,甚至包括創業者中資金較多的,都可以參與到這種針對農民工創業的內生金融機構的建設中。他們更懂農村的情況,比等外部資本來支援要實際。□本報記者 陳岩 熊筱偉 趙若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