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省首個農民工創業園謀轉型低端“三板斧”,好日子如何長得了

  • 發佈時間:2015-06-30 06:29:2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安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調查

  □本報記者 王成棟

  “魚不要殺了,等到明後天(週六、週日)。”6月26日,臨近中午,見沒有客人到府,自貢市大安區團結鎮土柱村四通魚莊老闆陽元衝著廚房喊。

  向北10公里,鳳凰鄉大唐山村僅存的8家工廠已萌生去意;西南方向,大山鋪鎮大山村外,川南皮革城和物流園區正拔地而起。

  土柱村、大唐山村、大山村是全省首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2009年初成立的自貢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三大組成部分,分別稱之為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創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和商貿物流園,可容納1.5萬名農民工創業、就業。6年過去,這裡的25家農家樂、8家加工企業和上千商戶卻“錢途”不佳,園區也被迫轉型圖存。

  荒蕪園區

  生意難做,企業難進,説好的1.5萬個崗位未實現一半

  在園區剛開設的前兩年,大安當地農民工回流明顯加速,2010年,入駐園區的農民工已經接近六千人。2011年,進入速度明顯減緩。現在尚能看到往昔熱鬧的痕跡:人去樓空的農家樂門口,幾塊殘破的招牌上寫著:“主營:生態魚、特色農家菜、豆花、垂釣另付”。

  但玉龍湖已不見一艘漁船和垂釣者。

  大安區就業局副局長葉曉玲介紹,土柱村擁有玉龍湖千畝湖面,離自貢主城區不過10公里,客源穩定,具備發展農家樂的先天優勢。2010年前後,週末來玩的遊客要預訂座位。“説日進鬥金都不誇張。”陽元説,這也是他從浙江務工返鄉創業的原因。第一個月,就賺了七萬多,接近現在一個季度的營業額。

  記者走訪了玉龍湖周邊25家農家樂,發現經營情況均不樂觀。

  大安區人社局局長董順回憶,當初選擇將中小企業創業園落子大唐山,就是看重這裡已有東鍋生産基地,佈局在大企業周邊,容易解決銷路並形成聚集效應。

  大唐山村2009年2月有13家企業,現在只剩下8家,沒有一家是農民工創辦的;過去六年,還“嚇走”51戶想要落戶的企業。

  大山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6月26日中午,記者遇到了從上海返鄉創業五年的劉敏。他説,收入只能維持倉庫、貨車和家庭正常開支,“説是創業,其實跟在外打工沒兩樣。”起初,是給成都、自貢和內江的商店送貨。2013年開始,業務越來越少,“以前要雇人開車,現在倉庫都空了。”

  記者在村裏走訪了十幾戶從事物流的返鄉農民工,絕大部分反映:生意不好做。

  談起在大山村佈局商貿物流園的初衷,葉曉玲、董順不約而同地提到:這是成自瀘高速、內昆鐵路、內宜高速交匯之地。“沒有具體的統計,但(創業者數量、入駐企業和就業人數)肯定到不了規劃目標一半。”葉曉玲回憶,按照規劃,園區總計可容納創業項目一千余個,可提供1.5萬個農民工工作崗位。

  失誤規劃

  三個園區三個功能,“資源稟賦優勢”有些想當然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園區走向衰落?

  陽元説,園區開設兩年以後,玉龍湖沿岸分佈的農家樂從15家增加至36家,主打菜品、遊樂項目雷同,“都在相互壓價。”陽元直搖頭。

  大唐山之所以“嚇走”企業,則是因為這裡高企的地價、閉塞的交通、參差不齊的配套設施。已經將廠房搬到新民鎮董家村的威鵬中纜董事長陳家樹證實,2011年廠房搬遷時,確實曾考慮過産業更為配套的大唐山村。但這裡只有五畝地可用,且單價達到30萬元,平整土地費為3萬元/畝,“我真的被嚇到了,當時身上總共才幾百萬,建個廠房就花完了。”

  大安區經信委招商引資股股長曾文夫説,大唐山村的中小企業創業園,是敗給了村前的山谷。距離主城區近25公里,進出只有一條山道。過去兩年,拿到233畝建設用地指標,劃入創業園以來,地價躥升3倍多。此外,大唐山村靠近自貢市備用水源地——青龍水庫,部分産業無法在此佈局。而15公里外,自貢市板倉工業園土地出讓價只有28萬元/畝,水電交通配套完備。

  曾文夫分析,返鄉農民工創業本金少且從事低端製造業為主,很難承受鉅額的前期投入,“現有的資金補助和優惠政策,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規劃之初,政府沒有考慮到地形、地價等因素嗎?董順坦承,當時更多是從産業配套和銷路角度著眼,前期環評、用地審批等政策限制也沒有現在嚴格。

  葉曉玲則坦承:“沒有及時抓住‘網際網路+’這個新機遇,基本上都還處於憑藉交通條件做生意的階段,換句話説,缺乏線上線下互動。”

  三個園區之間距離均超過十公里,每個定位了一個單一的功能。葉曉玲解釋,規劃時,主管部門選取資源稟賦較為突出的地區佈局,當時省內也無成熟經驗可以借鑒。

  轉型抉擇

  融入大開發區,吸納多種成分創業者,從低端業態走向新興業

  園區該如何走出困境?

  董順説,只能從佈局和産業著手轉型。

  第一步是調整規劃。2012年底,自貢市東北部新城建設開發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轄區面積達34平方公里,原先的“一園三區”被包括進去。東北部新城建設開發管理委員會産業部部長劉星富介紹,新城的容量將達到20萬人,比之前的園區多了10多倍。

  另一個層面的擴容則是創業群體方面,東北新城接納的已經不再只是農民工,“大學生、下崗工人甚至外地的投資商都可以進來做。”

  這是不是意味著單純的農民工創業園已經走到盡頭?

  劉星富沒有正面回答。他説,從長遠來看,吸引返鄉農民工仍然是東北部新城的主要目標。有大學生、下崗工人等共同參與,創業園才能更熱鬧,更有活力,同時也提升了園區資源使用效率。

  其次,是調整産業佈局。在劉星富看來,農民工創業從最初的低端製造、旅遊,走向新業態是個“必須的過程”。

  在劉星富出示的東北新城遠景規劃上,加工製造業已被皮革城、傢具城、家電城和物流園區庫房取代;玉龍湖周邊區域將會是水上游樂場;內昆鐵路、內宜高速、成自瀘高速交匯處,則是新的物流園區所在,“當然了,我們是結合電商來搞,不能像過去那樣只做線下”。

  再者,啟動“智慧”幫扶行動。政府儘量在市場行情變化、政策導向、市場機制規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創業者進行個性化幫助。

  在董順看來,過去的園區建設停留在“政府畫圈、農民工自由發揮”的水準,“比如土柱村的農家樂、大山村的物流園,如果政府早一點做好引導工作,不會走到今天的地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