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工創業園擺脫“遇冷”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33:40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圓桌對話

  對話嘉賓:郭曉鳴(省社科院副院長)張鳴鳴(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廖險峰(瀘縣就業局局長)□本報記者 王成棟 熊筱偉

  “遇冷”,如何看待?

  郭曉鳴:總體來看,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投資能力不強,他們選擇的産業以低端和勞動密集型為主,在産業轉型升級的當下,農民工還未來得及完成資本積累,也許就被淘汰了。從政府角度來看,很多地方在園區規劃、佈局、建設層面,仍然沿用工業園區的做法和思維。農民工創業園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規律,生搬硬套以往的做法,園區做不下去也很正常。

  張鳴鳴: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搞功能單一的農民工創業孵化園。農民工創業的主要特點是小微型、勞動密集型、追求低成本和個性化,但是園區建設要求整齊劃一,且使用成本高;政府産業結構調整政策,對農民工創辦的企業很難奏效。

  廖險峰:應該不是所有創業園都不好吧?缺乏産業、基礎設施、農民工需求的創業園,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遇冷”。這需要政府保持冷靜,根據自身特點決定是否建農民工創業園。

  “遇冷”,如何改善?

  郭曉鳴:我認為農民工創業園是可以單獨存在的,而且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但政策務必要細化。我們去看了金堂等地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實際上是一些政策沒有及時落地,比如對小微企業的政策、資金、用地扶持是可以擴大到農民工創辦的企業上的。還有就是必須在空間佈局、産業佈局上求變。

  張鳴鳴:很多地方農民工創業園面臨困難之後,都會走綜合性的路子,引入大學生、下崗工人入駐,這實際上是對過往政策的修正。我個人覺得,各地要想把創業園辦活辦好,必須結合自身的優勢,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有選擇地引入企業,有選擇地佈局園區。

  廖險峰:創業園又經常被稱為“孵化園”,這個詞很有意思。其實沒有創業園,農民工依然能夠創業,也能成功。但農民工創業園為孵化創業者提供了一個載體,由政府集中提供針對性的政策和場地扶持,這就是創業園的作用所在,我認為,前景是光明的。創業者和工業園區的大企業,無論政策還是基礎設施需求,都是不一樣的,農民工創業園當然是必要的。

  “遇冷”,如何變熱?

  郭曉鳴:農民工回流的方向還是故鄉附近的城鎮。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廠辦廠的政策障礙已經消除,加上農村水電用工用地成本普遍偏低和故鄉感情,如果有想法和機會,他們肯定願意回家辦廠創業。

  張鳴鳴:農民工創業和創業園,本質上指向的是農村工業和新型城鎮化,站在這個角度去考量的話,農民工輸出地有大的迴旋餘地,甚至可以説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成本較高的創業園和人際關係熟絡、成本低廉的農村之間,他們肯定會選擇後者。至於農民工願不願意待在政府佈局的園區裏創業,那要看這個園區的選址、政策紅利有多少等等。

  廖險峰:農民工返鄉創業,多和産業規劃相關。瀘縣農民工創業多依託現有生態園,發展餐飲、農業觀光等相關産業,創業園就不能離開城市太遠,離縣城五六公里為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