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給了電影院禁外帶食品的權力

  • 發佈時間:2015-07-21 07:4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唐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探訪南京多家電影院,發現大部分電影院都是拒絕外帶食品進入的,其中5家影院還在檢票口擺上了“謝絕外帶食品”告示牌。從外面買的食品不允許進影院,為什麼影院自售的就能帶進去呢?很多觀眾認為這種做法不合理。對此,消協相關人士表示,影院的做法屬“霸王條款”,如果市民發現這類情況,可以撥打“12315”投訴。(《現代快報》7月20日)

  在電影院售票給觀眾時,雙方並沒有約定進電影院不能自帶食品,因而從法律上講,電影院拒絕觀眾自帶食品,為其單方面的意願表達,屬於“霸王條款”。2014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確,餐飲行業“包廂設置最低消費、禁帶酒水”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如發現,有權對其進行起訴。依此為標準和參照,電影院“謝絕外帶食品”的做法,應該同樣為法律所不容。

  電影院如此做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食品安全的需要”,而是強制消費自售食品而獲取高額利潤。如果説禁帶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干擾別人,那麼何以自售的又能帶進去呢?

  問題是,在倡導消費保護和維權的當下,這些本應成為歷史的“霸王條款”,何以依然橫行無忌?

  論其因,一方面在於法律未能進行明確的界定,尤其是司法解釋沒有完全涉及。如同餐飲行業“包廂設置最低消費、禁帶酒水”一樣,成為行業潛規則已然多年,然而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卻姍姍來遲;即便出臺了某個領域的司法解釋,卻因為沒有更廣泛的內容涵蓋和參照原則,使得電影院禁帶食品之類的行為,尚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公眾拿起法律武器維權還缺乏關鍵的支撐依據。

  另一方面,無論是行政處罰,民事賠償都存在缺陷,沒有常態化的監管措施和有效的維權通道,導致維權的成本過高而讓消費者大多選擇放棄。正是基於此,以影院為代表的企業一方才有恃無恐,明知自己的行為違法也毫不在乎。

  這種狀況並不鮮見,甚至成為一種普遍性現象,以至於尾大不掉難以根治。套用民間一句話,不是違法者的勢力太過強大,而是監管者太過弱小。“霸王條款”多年久治不絕,既是對法治水準的現實檢驗,也是對治理能力的真實測試,這説明我們的公共管理和市場規範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要讓霸王條款消失,消費者權利得到尊重與保護,商業道德並不靠譜。提高消費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增加違法行為的成本,以此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是法治建設的題中之義。目前在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上都明顯偏軟,消費者面對“禁帶食品入內”的霸王條款後,要麼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尋求支援,雖然在協調下可能讓對方讓步,然而一番折騰也會讓人心力憔悴,因此,迫切需要通過法律確定更為明確的懲戒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