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精神高地
- 發佈時間:2015-06-30 06:20:5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代 玲
6月的西藏浪卡子縣城,仍有絲絲寒意,記者趕往普瑪江塘鄉。鄉黨委書記李小華和浪卡子縣縣委常委汪進不斷囑咐我們一定要多穿一些衣服,因為普瑪江塘鄉政府所在地的海拔是5373米,比縣城要冷得多。
普瑪江塘,藏語的意思是“雪山裏頭的草原”,離浪卡子縣城大約75公里左右。彎彎曲曲、顛簸不平的山路在巍峨的喜馬拉雅山系蜿蜒,隨著海拔的攀升,目力所及的是6月裏仍未完全甦醒變綠的草原和被積雪覆蓋的山頭。
在鄉政府門口的空地上,立著一塊2米左右的石碑,上面寫著“普瑪江塘”幾個大字,在這幾個字的下方是“世界之巔”,彰顯著普瑪江塘的海拔。
這裡的苦超出我們的想像
一下車進入鄉政府條件略好的“陽光棚”屋子,鄉黨委書記李小華就開始給大家發煙。
“來,抽支煙不容易高原反應。”李小華説。10點半,陽光透過玻璃屋頂灑到陽光棚裏,溫度慢慢回升。大家紛紛脫下早上穿的棉襖,但仍然被炙烤著,汗珠細細密密地爬滿額頭。可是一走到屋外,刺骨的風刮在臉上又像回到了初冬。
普瑪江塘只有冬季和春季,而春季也僅有短短的2個月。“在最冷的時候,我蓋著4床被子,屋裏燒著大火都還覺得冷。早上起來,連水壺裏的熱水都能凍住。”鄉黨委副書記嘎瑪頓珠説。
“比溫差更讓人恐怖的是風,一颳起來就根本停不下來。”李小華説,這時一陣大風猛地打在陽光棚的玻璃上,咚咚咚的聲音此起彼伏。也正因為這風,李小華到普瑪江塘快3年了,竟沒有一晚能夠整夜安睡。
高海拔、高寒,不僅漢族幹部受不了,就連土生土長的藏族幹部也不能完全適應。
嘎瑪頓珠是土生土長的浪卡子縣人,在普瑪江塘待了快5年的他仍然和大多數在普瑪江塘工作的人一樣患上了高原病。
“紅細胞增多症、關節炎、牙疼……”嘎瑪頓珠掰著手指頭給我們數了起來。在這5年中,他還有好幾次因為突發高原性疾病被緊急送往縣城治療。
嘎瑪頓珠臉色發黑、嘴唇乾裂,要不是他拿出身份證來,我們完全不會相信眼前的他只有32歲,看上去他比實際年齡至少大了10多歲。掏出幾年前剛參加工作時的工作照,照片上的他和現在判若兩人。
由於海拔高,在普瑪江塘不能進行劇烈運動,踢足球在這裡被鄉幹部們改造成“傳”足球。他們也不能時時與家人相聚,一年能見上一面就算幸運。
他們都是自願來到這裡的
這裡條件惡劣,幹部職工們卻都是自願來到這裡的。
在普瑪江塘鄉衛生院的診室裏,藏醫次旦正在悉心地詢問病情。這是本已調回縣城的他第二次主動請纓來到普瑪江塘鄉工作。1988年出生的他個頭不高,主意倒不少。為了對新分來的藏醫進行傳幫帶,次旦明知自己的身體已不適合在普瑪江塘繼續待下去,但又義無反顧地跑上了山。
“這裡是純牧區,老百姓都比較喜歡藏醫,我跟他們有了感情。我走後,很多老百姓生病寧願忍著也不去看醫生,我想盡我的能力帶出新醫生,讓他們為老百姓服務。”略顯靦腆的次旦説起這些還有些不好意思。
次旦的愛人次拉姆也曾在普瑪江塘工作過,她非常理解和支援丈夫的行動。次拉姆明白,丈夫喜歡的就是普瑪江塘的百姓們,喜歡的就是醫生的職責。
格桑群培是一名獸醫,畢業後他本來可以分到海拔較低、環境氣候較好的桑日縣,但他主動申請來到普瑪江塘。
“這裡是牧業大區,我來到這裡工作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樣才有意義。”格桑群培説。
鄉里一共有7名漢族幹部,李小華是第一位來到普瑪江塘的漢族幹部。作為鄉黨委書記,32歲的他當時也是自願來的。無論是在縣裏還是在鄉里,他總是很忙碌卻精力充沛,難道他不缺氧嗎?
“作為鄉黨委書記,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時刻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才能給其他人做榜樣,沒精神也要表現出有精神的樣子。”李小華説。
蔣建生是2012年從部隊轉業後到普瑪江塘鄉工作的漢族幹部,雖然普瑪江塘條件艱苦,但是他並沒有任何怨言。
“我原來當兵的地方海拔4300米,我習慣了高海拔的地方,但是普瑪江塘的海拔實在是太高了,剛來時反應很大,身體各項機能下降。鼻子和嘴巴一起呼吸感覺都還是喘不上氣,氧氣不夠用。”蔣建生邊説邊笑。
雖然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但是普瑪江塘鄉的36名幹部職工幾乎沒有人退縮過。為愛護和保護幹部職工的身體健康,浪卡子縣有一條規定,凡是在普瑪江塘鄉待滿3年的領導幹部都可以輪換到縣裏其他海拔較低的地方工作,一般幹部待滿5年也要進行輪換。可是很多人就算待滿了期限也依然選擇繼續留下來。
雲丹曾是普瑪江塘完小的老師和校長,在普瑪江塘鄉一待就是9年。每次到時間輪換他都不願意離開。後來看他身體受不了了,縣裏強制讓他離開。
他們在這裡幹了不少實事
浪卡子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聯聰介紹説,2012年8月開始,浪卡子縣出臺了鼓勵幹部職工到普瑪江塘工作的優惠政策。正是在組織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下,在崇高精神信仰的引領下,普瑪江塘鄉的幹部職工為當地發展做了不少好事、實事。
李小華和蔣建生等漢族幹部,不僅面臨高海拔對身體的挑戰,還面臨語言不通的問題。儘管如此,他們也在翻譯的幫助下連比帶劃跟群眾進行溝通,開展工作。
蔣建生是薩藏村第一書記,在翻譯的幫助下他和村民一起接羊羔、一起放牧,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吾金多吉是普瑪江塘鄉措果村村民,靠發展牧業,現在家裏的年收入已達到5萬多元。在他看來,這一切都要得益於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等的幫助。
措果村72戶272人現有300多頭牦牛、3000多只羊。“在牧業發展中,主要是鄉黨委、政府起了大作用。”説到這裡,吾金多吉豎起了大拇指。由於氣候原因、老百姓用草和土壘起來的畜圈保暖能力不強,牲畜死亡率很高。為發展牧業,鄉政府爭取資金為村裏修建了28座暖圈。土石結構的暖圈不僅牢固保暖,加高加頂後還有效地防止了牛羊免受豺狼攻擊,提高了牧業生産效率。
烹飪培訓班、編織培訓班、奶渣加工點……吾金多吉細數著鄉黨委、政府為村裏發展做的好事,特別是新建的奶渣加工點,更是解決了牧産品的深加工問題。
“現在由奶渣加工點統一收購原材料加工銷售,比起原來一家一戶加工的方式來説既省時又省力。”吾金多吉説。
普瑪江塘作為純牧業鄉,沒有什麼資源。“要發展只能從傳統的牧業上下功夫。通過畜種改良、建設畜産品加工點、培訓相關技術人員等方式,來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普瑪江塘鄉鄉長格桑確拉説。
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去年鄉里第一産業創收達到664萬元,同比增長了21.6%,農牧民實現純收入882萬元,同比增長了19.2%,實現每人平均純收入8712元,同比增長18%。
鄉黨委、政府還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完善牧道、防洪壩、藥浴池、暖棚圈、畜産品加工點等的建設,並進行畜種改良;爭取資金對鄉文化活動站、廣場進行硬化,爭取資金解決了飲水問題、通鄉油路問題。
“我們鄉的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普瑪江塘雖苦,但是看到幹部們和我們一起堅守,為了我們生活的改善這麼努力,我們感覺很溫暖。”吾金多吉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