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少談些概念,多學些辦法

  • 發佈時間:2015-06-30 02: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晉斌

  近年來在基層採訪,發現一個社會通病:戰略家太多,戰術者太少。比如就農村金融話題,從政府官員到業界翹楚,説起概念來從網際網路金融P2P到新三板、PPP,新詞兒一個比一個洋氣;談到具體手段,幾乎還是概念和意向,眾口一詞把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推到宏觀調控和去杠桿化,把怨氣撒到銀行的“嫌貧愛富”和“落井下石”。

  具體到金融創新的實際工作中,比如近年來比較時髦的政銀企對接會,大談會議規模和達成融資意向的多,跟蹤實際成效的少;關於農村金融創新,各種論壇、協調會滿天飛,等到落到實處時敢於擔當者少。

  病根兒是什麼?不學習、不專業導致的不會和不敢作為。

  農村金融創新是個系統工程,從體制的再造、機制的建設到平臺的搭建,不是一個部門和幾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有效的資金導入政策,引導金融界和農業産業界良性互動,才能清除藩籬,走向合作。

  不學習、不專業夾雜著浮躁,就會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認為政府出面把銀行和企業叫在一起開個會就能解決問題;不學習、不專業也就沒有能力去分析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是産能過剩導致産品市場收縮的問題,還是企業發展壯大加大貨幣供給需求的問題。只要企業喊缺錢,政府就去壓銀行。簡單粗暴的方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影響到銀企的關係融洽。

  因此,政府官員應該帶頭學習金融常識,才能讓金融成為調結構、轉方式的工具,才能激發當地主導産業升級換代的活力;才能有駕馭金融的能力,才能在金融創新中會作為敢作為,建立起好的體制機制,讓三農資金流通通道暢通,做到錢盡其值、貨暢其流。

  否則,再好的辦法,不和扎紮實實的細節結合起來,抓而不緊、抓而不實,都等於白抓,後遺症還大,到頭來不如不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