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稻田養老鱉水稻少生病
- 發佈時間:2015-06-30 02:31:2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這樣綠色種養,真是益處大大,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初嘗綠色生態迴圈種養殖模式,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西湖村的農民方國俠就讚不絕口。
方國俠從去年開始摸索稻鱉共生生態混養方式。“你看,這就是我的試驗比對基地。”小方帶著記者來到離家不遠的養殖基地,指著一片水面和稻田介紹説,左邊是標準的10畝魚塘,右邊是10畝稻田,通過一年的養殖,養大的鱉卻大不相同。“我的魚塘水質算很好的了,經常換水,養出來的鱉也就一般。而稻田裏養出來的鱉卻又肥又壯,種出來的米品質也比普通稻田的高。”
“稻田養鱉,不能打藥也不能施肥。我給你算算稻子的帳,稻子産量比普通農田略低,我的稻田打到了每畝地800斤,普通農田約打到900斤多一些。但無公害稻米價格在市場上是普通大米價格的五倍以上,光稻米一項的收入就把普通農田甩得遠遠的了。”方國俠説,去年他種出來的大米全部做為樣品發散,很多消費者當場提出來要訂貨。今年他搞了100畝稻鱉混養稻田,未來還想發動村裏的農民們跟著他一起幹,他負責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整合,最後再統一收購無公害大米和老鱉,將這些産品貼上自己的註冊商標對外發售。
“小方很有想法,前年跟我們説了他的發展方式。我們覺得很好,就鼓勵他幹,並且提供一些科技支撐。”肥西縣農委總農藝師張丕保介紹説,地處江淮分水嶺的肥西地區種植水稻容易滋生稻飛虱、紋枯病等病害,但是稻田裏放養了老鱉以後,這些病害反而沒有了。老鱉在有水的稻田裏自然生長,也比人工餵養的長勢好、産量高。
“提倡糧食綠色增産攻關,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生態、環保的理念。在生産過程中,要把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環境的綠色生態放在首位。”張丕保稱,作為基層農業部門,除了示範引領理念、提供農業科技服務以外,更應該在發展模式上鼓勵民間智慧、不拘一格嘗試。
方國俠的這塊水稻試驗田是安徽省100個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點裏的一處。“我們省里正在草擬糧食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行動的相關文件。”安徽省種植業局局長牛運生介紹説,安徽將借這一行動為載體,努力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力爭到2020年,全省糧食單産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糧食生産能力增加40億斤;主要農作物的化肥和農藥利用率提高6個百分點,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農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4;小麥生産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和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0%以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