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國家隊 緊密配合國家步伐

  • 發佈時間:2015-06-27 15:31:33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時至今日,銀行業依然是我國資金活動的中樞神經,是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的總樞紐。而大型國有銀行又是我國銀行業的“壓艙石”和中堅力量,具有舉足輕重的金融地位。

  2003年之後的幾年,大型國有銀行相繼完成了“重組-引資-上市”的改革三部曲,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制度,有效化解了不良資産的歷史包袱,實現了脫胎換骨和煥然一新的變革,展開了十年左右的高速發展,資本實力和資産品質均居國際銀行業先進水準。

  息差收窄 盈利能力下降

  而今,外部環境迅速變化,我國銀行業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銀行業前期快速增長資産後累積的風險開始釋放,銀行業進入風險暴露期,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持續雙升,對銀行業風險管理和盈利能力帶來不可小覷的壓力。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意味著銀行業未來3-5年息差將持續收窄,商業銀行的傳統盈利能力必然明顯下降。網際網路金融風生水起,正以其網際網路所特有的去仲介功能,逐步蠶食銀行業支付結算這一傳統領地,並在迅速填補小微融資的空白。2014年以來,股市走牛表明直接融資一輪新的發展已露端倪,而債券市場也將隨著流動性寬鬆和産品增多獲得進一步發展。未來直接融資的增速必將超過間接融資,從而相對減弱市場對銀行信貸的需求。

  管理機制 明顯存在不足

  相比較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正在崛起的民營銀行,大型國有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內部管理機制明顯存在不足,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不相吻合。大型國有銀行的授權體系不夠健全,董事會的權利責任邊界不清晰。其主要矛盾表現在,較難平衡國家股東的要求與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之間的關係;較難平衡作為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和大股東短期考核目標之間的關係。董事會常受到超出股東身份的直接管理要求,高管層正常的權利空間受到制約。大型國有銀行的用人機制和薪酬機制與市場化的需求和公司治理規範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在現行的國家幹部管理體制下,董事會對管理層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勵約束手段。內部管理行政化色彩依然濃重,幹部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和薪酬能高不能低的現象普遍存在。業務管理體系靈活性欠缺、組織架構“大而難變”、管理鏈條過長、運營效率偏低、市場反應滯後。大型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尚欠完善,風險偏好差異偏大,資本節約理念欠缺。風險管控責任制不夠健全,責任追究容易出現“重結果、輕過程”傾向,存在“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現象。

  難以為繼 必須改革創新

  2014年以來,大型國有銀行經營業績較大幅度的下降清楚地表明,在利率市場化加速、風險壓力加大、直接融資挑戰加深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崛起的全新市場環境下,大型國有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來加以突破。

  當下所推進的大型銀行深化改革將涵蓋公司治理機制、內部經營管理機制等重點領域。未來大型國有銀行仍將保持國有股東的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斷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引入外資和民資等合格投資主體。按照國家統一政策,完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按照市場化原則完善授權機制,充分發揮董事會在戰略管理、高級人員管理、薪酬管理和風險控制中的作用。完善行長經營管理責任制,讓高管層在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中擔當主要責任。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機制改革。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目標責任制,契約化管理”。建立員工收入與業績緊密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以利潤為中心的事業部改革,增強盈利能力。切實推動經營模式轉型。落實風險管理責任制,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嚴格落實風險管理追究制度。

  通過深化改革,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將會取得一系列成效。作為金融“國家隊”和“主力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將通過規範和高效的商業化及市場化運作,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緊密配合經濟轉型升級的國家步伐,推動金融體系由間接融資為主向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並重轉型,優化金融結構;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切實提升服務國家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和企業走出去的能力,確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應有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