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企業商業秘密侵權案件頻發

  • 發佈時間:2015-06-25 06:36: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

  通訊員 吳晶晶

  在歐美大片中,為了竊取商業秘密,間諜們飛檐走壁、十八般武藝全出。可在深圳的中小型創新企業,往往由“內鬼”輕而易舉探囊取物。當下,商業秘密侵權案件頻發,據法院相關數據表明:深圳每年受理的商業秘密民事侵權案件高達兩千多件,其中,汽車導航儀、手機晶片、應用軟體等産業領域成為商業秘密侵權的重災區。深圳市公標智慧財産權鑒定評估中心專家指出:企業適時合理地運用智慧財産權鑒定結論有助於對技術事實進行客觀分析和確定,可有效實現司法舉證、維權的作用。

  【現狀】

  員工離職導致商業秘密流失

  深圳擁有超過3萬家科技創新企業。智慧財産權為科技創新企業帶來巨大紅利,科技創新企業也成了智慧財産權糾紛案件的頻發地帶,大到華為中興之戰,小到員工離職另起爐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深圳一家晶片公司負責人向有關部門投訴稱,該公司多年來專注于某類型晶片,擁有諸多核心技術秘密。2014年底技術部經理和車間主任突然提出辭職,兩個月後一位銷售主管也辭職離去,2015年初,該公司從客戶處得知,其獨創的一款晶片被仿製了。經過調查發現,生産仿製晶片的另一家公司的實際控股人正是離職的三位前員工。

  【困境】

  案件舉證複雜解決難度大

  據深圳市公標智慧財産權鑒定評估中心監測,目前,深圳商業秘密侵權案件頻發趨勢愈加明顯,其中,汽車導航儀、手機晶片、應用軟體等産業領域成為商業秘密侵權的重災區。中心副主任李猛分析,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企業類型符合深圳産業分佈特點,這些技術領域的企業佔比高、存量大;二是這些新興産業領域資産門檻低,生産週期短,經濟效益見效快;三是這些企業大多處於初創期規模小,將太多精力放在研發和銷售環節,不夠重視保護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保密措施不到位,法律意識淡薄,這些都容易助長員工離職後不合法運用前公司商業秘密的侵權行為。

  因此,對於大量處於初創階段的科技創新小企業來説,商業秘密流失已然成為不可承受之殤。尤其技術秘密的流失極有可能關乎企業存亡,技術人員帶走技術秘密直接複製同款産品,由於無需進行研發投入往往會以更低的價格介入市場,嚴重侵害原有企業的經濟利益。但面對如此生存威脅,企業的舉證維權之路坎坷又漫長,涉及技術秘密的案件難度大、週期長、舉證複雜,在維權實踐中常常因為證據不足被公檢法機關駁回不予立案,即便立案受理,也有不少因為舉證不能、缺少客觀事實依據而維權失敗的例子。

  【對策】

  善用鑒定手段暢通維權路

  那麼,企業該如何解決證據不足和舉證不能的問題呢?

  市公標智慧財産權鑒定評估中心主任李朝輝指出,企業在舉證環節要理清證據之間的關係和重要排序,注重核心證據的組織工作。一般來講,涉及保密措施和侵權行為的證明相對容易確定,其中最難確定但卻最為核心和關鍵的證明是“秘密點的梳理和證明”,這是整個商業秘密訴訟的核心,能否完整明確地説明商業秘密的具體範圍和內容,往往是決定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成敗關鍵。

  李朝輝提醒:企業適時合理地運用智慧財産權鑒定結論有助於對技術事實進行客觀分析和確定,有效實現司法舉證、維權的作用。一方面,企業可以在訴前委託鑒定,幫助企業確定商業秘密權利範圍和內容,獲得具有相對客觀的法定證據,保障詳實可靠的證據材料,往往能增大案件受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訴中環節採用專家諮詢和技術鑒定幫助認知和確定有關技術問題,能增強證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複雜技術問題進行的客觀分析能夠解決涉案的技術焦點問題,有助於法院、公安機關或者是行政管理機關查明事實真相。

  相關連結

  侵權案中企業需要 提供哪些證據?

  商業秘密侵權案中企業需要提供的證據通常包括:商業秘密存在的相關證據、具有合法權屬的證據、具有經濟價值的證據、採取相應的保密措施的證據、被告實施侵權行為的證據、被告具有故意或過失的證據、侵權損害後果的證據。

  (何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