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業廳省委農工辦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農牧廳省扶貧辦關於精準扶貧生態環境支援計劃的實施方案
- 發佈時間:2015-06-25 06:36:29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省林業廳省委農工辦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農牧廳省扶貧辦
關於精準扶貧生態環境支援計劃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促進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建設緊密結合,特製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土地整治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到2017年,完成貧困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55萬畝,完成規劃的80%以上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搬遷避讓工程;到2020年,在貧困縣共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510萬畝,完成規劃的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搬遷避讓工程,有效預防地質災害。
(二)林業生態和林業經濟。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快發展林業經濟,到2017年,貧困群眾林業純收入達到1700元以上,貧困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7.94%;到2020年,貧困群眾林業純收入達到3100元以上,貧困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8.64%,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三)草原生態保護。2017年,貧困地區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52%以上;2020年達到53%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載過牧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四)村容村貌整治。到2017年55%以上的貧困村環境得到整治;到2020年所有的貧困村環境得到整治,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二、主要措施
(一)強化國土資源整治
1.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編制《甘肅省精準扶貧土地整治實施規劃》,對確定實施項目的貧困村逐村制定實施計劃。加強田、水、路、林綜合整治,提高農田品質,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採取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坡耕地整治、生態修復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2.實施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編制《甘肅省精準扶貧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實施規劃》,到2017年,完成200處大型、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確保受地質災害威脅的92萬人生命財産安全;完成534處搬遷避讓工程,搬遷避讓2.39萬戶。到2020年,共完成217處大型、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保護受地質災害威脅的122.5萬人生命財産安全;共完成654處搬遷避讓工程,搬遷避讓2.7萬戶。
3.提高工程品質。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標準利用”,制定土地整治、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制度和有關標準,確保項目建設品質。建立健全項目竣工後的工程管護制度,確保工程項目發揮應有效益。
4.加強耕地管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整治的耕地,保持原承包權不變,繼續由原承包人耕種;新增加的耕地,可留給村集體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二)推進林業生態保護和林業經濟發展
1.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在保護好現有6080萬畝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實施重點生態公益林保護3284萬畝;依託國家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從2015年開始,每年新增造林面積210萬畝、封山育林60萬畝。在退耕還林工程中,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每畝價值300元的苗木。
2.加快發展優質林果産業。按照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蘋果、核桃、花椒、油橄欖、葡萄、梨、棗、枸杞等為主的特色優勢林果産業,從2015年開始,每年新建千畝標準化示範基地40個以上,新增林果面積60萬畝、提質增效100萬畝。到2017年,林果面積達到1960萬畝,産值達到180億元;到2020年,林果面積達到2140萬畝,産值達到360億元。
3.積極發展林下經濟。依託森林資源,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林産品加工和森林旅遊,到2017年,培育林下經濟示範典型120個以上,産值達到60億元;到2020年,培育林下經濟示範典型300個以上,産值達到65億元。
4.加快發展特色苗木産業。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部門服務等措施,大力支援貧困地區發展種苗産業,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種苗基地建設,培育種苗大戶。每年新育以雲杉、油松、樟子松、刺槐、新疆楊為主的生態苗木10萬畝;新育以蘋果、大櫻桃、核桃、梨為主的經濟林苗木2萬畝;新育以國槐、銀杏、雲杉、雪松、香花槐為主的景觀苗木3萬畝。到2017年,苗木産值達到18億元,到2020年達到24億元。
5.強化技術培訓服務。在貧困地區開展到村到戶林業技術服務,整合力量建立林業扶貧服務隊,及時開展林果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服務。到2017年,累計培訓貧困農民180萬人(次);到2020年,累計培訓人數達到400萬人(次),使貧困戶每戶掌握1—2項産業實用技術,參與1—2項富民産業增收項目。建立林果技術資訊網路服務平臺,免費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
(三)加強草原生態保護
1.落實草原獎補政策。在全省貧困地區全面落實草原禁牧、草畜平衡措施,加大牧草良種補貼和牧民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力度。從2015年起到2020年,貧困地區每年完成草原禁牧0.83億畝、草畜平衡0.916億畝、牧草良種補貼0.21億畝,對21.78萬戶貧困牧民給予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年落實補貼資金10.26億元。
2.實施退牧還草工程。2015—2017年,在肅南等19個貧困縣每年完成草原圍欄300萬畝,2018—2020年每年完成草原圍欄250萬畝;從2015年起到2020年,每年補播改良100萬畝、種植人工飼草6萬畝、發展舍飼棚圈養殖1.5萬戶,總投資7.776億元。
(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1.加強貧困村村容村貌整治。環境整潔村建設項目重點安排在貧困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優先在貧困村實施。完善村莊建設規劃,開展以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為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推進改廁、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棄、治污、治理亂搭亂建,保護歷史遺跡、古樹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觀,創建乾淨整潔、山清水秀的農村人居環境。制定村規民約,健全完善群眾自我管護村內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機制。
2.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提高貧困村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水準,加強糞便及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省環保部門從2015—2017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於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5年完成113個、2016年完成95個、2017年完成92個,使貧困縣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不低於70%,中小型畜禽養殖企業綜合治理率不低於50%;從2018年起,繼續安排農村環境整治項目,鞏固提升治理成果,到2020年貧困縣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不低於75%,中小型畜禽養殖企業綜合治理率不低於55%。
3.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管理,加大耕地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激勵機制。
(五)強化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調整優化省級財政支出結構,向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傾斜,確保項目建設按期順利進行。
三、責任分工
(一)省委農工辦、省發改、農牧、國土、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制定精準扶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技術標準,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省審計廳負責項目資金的審計工作。
(二)各市(州)人民政府制定本區域年度生態環境扶貧工作方案,將年度目標任務分解到所轄貧困縣(市、區),並加強指導、監管和績效考核工作。
(三)各貧困縣(市、區)要擔負起具體實施的主體責任,按照精準扶貧需求清單,編制本縣(市、區)到村到戶實施方案,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臺賬,組織實施好項目。
四、完成時限
2015年,做好調查摸底,制定全省精準扶貧生態環境總體規劃,完善政策、技術規範和考核評價機制。
2016—2017年,確定的項目全部得到實施,基本形成生態扶貧長效工作機制。
2018—2020年,政策機制進一步得到完善,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貧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明顯加強。
五、檢查驗收
省委農工辦、省發改、財政、農牧、國土、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分工,定期、不定期對各市(州)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項目建設績效評價。按照縣級自查、市級復查、省級抽查的程式,對項目進展、工程品質、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對工程項目實施好的貧困縣(市、區)進行獎勵,並加大下一年度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力度;對未完成任務和實施效果差的,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整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