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裏的“白工”
- 發佈時間:2015-06-18 01:29:5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認識白志勇兩年,總奇怪他為何有一張白臉。白志勇是個測量工,一年三百天在野外風吹日曬,完全是個中學老師模樣。
端午臨近,太陽正高,記者在甘肅定西一條在建的高鐵隧道裏見到白志勇,才知道他為什麼白——長年在“山洞”裏悶著。裏面不見陽光,一團昏暗。
中鐵一局寶雞測繪公司工人,37歲的白志勇,憑藉精湛的測量功夫,今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他還位列“中國十大最美青工”。白志勇最熟的營生之一是高鐵軌道測量。全國已建的高速鐵路,每十公里軌道,就有一公里是他參與測量的。
高速列車要平穩,軌道精度誤差不能超過一毫米,誤差範圍是一般鐵路要求的五分之一。讓幾千公里的鐵軌跟圖紙上的幾何線精確吻合,裏面學問大了,不像農村蓋房,可以繃一根線去量。
常説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測量也是“用光的藝術”。測量工是用一道道光尺,搭建起一套不可動搖的直線框架,使網格裏每一個端點都有精確的坐標。
100米的軌道,高速列車一秒鐘就碾過去,白志勇得測量整一天。記者來到中鐵一局五公司負責的寶蘭客專高鐵馬營隧道裏,白志勇正在此工作。他和同事先在隧道壁上已測好坐標的點上安裝棱鏡。棱鏡可將入射光線原路反射回去。再操作支架好的全站儀——它旋轉著發射鐳射,尋找棱鏡反射光,從而算出自己的坐標。
接下來,工程師在需要檢測的鐵軌上滾動一輛四輪小車。上面也安了棱鏡,好讓全站儀算出小車的位置。由此得知軌道的平直是否符合預期。
原理不算複雜,現場麻煩大了。像科學實驗一樣,白志勇他們要反覆測量。數據往往偏離,卻搞不清問題出在哪——棱鏡安裝不夠精準?空氣濕度溫度變化導致光線折射?某環節操作不合規程?或者,就是鐵軌安裝誤差,那樣就可調整鐵軌兩旁的螺栓,把軌道移動到正確位置了。
為了滿足精度要求,白志勇要憑著經驗和理解做出判斷。測量小車一步步移動,直到數據完美無缺。
高品質測量有兩大要素,一是精貴的儀器。高鐵軌道的測量成本是普通軌道的十倍。固定棱鏡用的螺釘,每個價值幾百上千,以確保精度。測量隊員手持的POS機模樣的電腦得三萬多元。一台全站儀上百萬元。一輛軌道測量小車至少也要幾百萬人民幣。
另一大要素就是專業的測量人:耐心、懂理論,有“感覺”。白志勇兼具一身。他在鐵路學校並不是測量專業的。工作後才偶然到測量隊,從“扶尺子”開始,自學成才,沒兩年就靠即時編軟體的妙招,在中鐵一局的測量比賽中脫穎而出。
如今白志勇練就一手絕活,在昏黑的隧道裏能憑手感操作儀器。他還喜歡使用各種小軟體,發明一些小工具,業餘時間研究編程,讓機器代替人力。單位成立了白志勇技能大師工作室;他還申請了幾項專利。
“測量工作辛苦、枯燥,待遇不高。年輕人大多待不住。”中鐵一局寶雞測繪公司的技術帶頭人,教授級高工譙生有説,從沒聽過白志勇抱怨過。白志勇工作起來總是投入,不會累似的。譙生有説,跟“小白”搭伴,總是比別的組測得更快,更有勁頭。
隧道裏常搶工期,測量隊員習慣了跟鐵路工人“爭地盤”,因為工人來來去去會影響光線和站位。動不動兩撥人就互相吼喊上了。彪悍的人群中,白志勇是個“溫良恭儉讓”的異類,他不習慣高聲説話,總是客客氣氣的。
高鐵測量,沒日沒夜加班是常態,別人下班了累得躺倒就打呼嚕,白志勇居然還有精力看書學習。幾年下來,他比大多數科班出身的大學生更懂測量。
同事們公認,白志勇這人除了測量外沒愛好,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遊戲、不看電視也不上網(除了下載測量用的軟體)。其實白志勇有一個愛好,在家的日子,他喜歡下圍棋,兒子是對手。他擅長的始終是安靜的遊戲,線與線交叉間的計算。
(科技日報北京6月17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