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全球食品監管鏈條

  • 發佈時間:2015-06-16 06:07: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孫 璇

  在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今天,食品的生産、銷售、消費鏈條早已超越了國界,任何一個國家僅憑自身努力很難確保本國民眾的食品安全。在6月15日舉行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上,與會嘉賓認為,只有各國共商國際食品安全監管合作的頂層設計,打造可信賴的全球食品監管鏈條,分享資源和資訊,才能共同保障全球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無小事,食品安全無國界。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正成為全球性話題。6月15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辦,中國食品藥品國際交流中心和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認為,食品安全急需也必須國際共治,才可能織成牢固的食品安全網。

  備受好評的中國食品

  隨著社會和現代文明的發展,現在人們對食物的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追求品種多樣、營養豐富以及安全。如何利用有限的監管資源,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對安全食品的需求,已經成為考驗各國治理水準的一道難題,也成為全球協同共治的一個題目。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介紹説,中國正在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保衛食品安全。“經過兩年多來的改革和調整,中國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建立起集中統一的,從中央、省到市、縣共4級的監督管理體系。”滕佳材説。

  從2010年開始,中國就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製造國和食品消費國。2014年,中國食品工業總産值已經突破12萬億元,成為第一大製造業,也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評價説,中國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穩定可控,穩中向好。

  據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介紹,隨著食品出口的不斷增加,中國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糧倉”,“中國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正在為世界食品安全作出巨大貢獻。”施賀德説。

  對於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現狀和效果,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給出了較高的評價。他説:“提高食品安全,頒布和實施一系列法律、法規,切實加強監管……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施行了一系列相關標準,並通過大力宣傳有效提高了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他認為,2013年設立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是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里程碑。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南韓局局長郝福滿指出,今年對於中國的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新食品安全法為中國和世界帶來了新的機遇,也能更好地支援中國食品安全體系的創新。

  攜手治理成國際共識

  在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的頂層設計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治理。滕佳材指出,各國共同商討國際食品安全監管合作,打造可信賴的全球食品安全監管鏈條,分享資源和相關資訊,才能共同保障全人類的食品安全。

  李勇認為,推進並確保食品安全事關每一個人,既是職責之所繫,亦是生命之重托。食品安全關乎個人與家庭的健康和福祉,更是國家公共衛生的根基。“全球糧食産品貿易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既事關重大又千頭萬緒,這就要求政府、企業部門、國際組織以及全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多方共同應對。”

  據了解,李勇所倡導的這種“多方共同應對”的合作模式已經悄然推進。“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協助之下,中國已經派出了第一批國務院高級官員赴海外學習其他國家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經驗。”

  全球共治食品安全有著良好的基礎。德國聯邦食品農業部食品安全司國際政策處處長保羅·內伊認為,不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理解是日趨一致的,“食品安全的目標首先是要保護公眾的健康,其次是要防止欺詐消費者,同時還要提供精確的資訊,這就意味著我們有著未來合作的起點。”

  合作不僅要在各國之間展開,與國際組織加強溝通也成為治理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路徑。郝福滿指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組合,單獨的食品安全政策不能滿足全球合作的需要,下一步必須考慮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網、打破國際貿易壁壘等相關政策。這需要各國政府、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整個供應鏈進行合作。”

  據《經濟日報》記者了解,中國在食品安全政策實施過程中已經與世界銀行展開了多方位合作。“世界銀行致力於與中國政府進行合作,幫助中國建立更好的食品安全體系,這能夠為中國提供安全和富有營養的食品,並且把中國納入全球食品安全體系當中。”郝福滿説。

  資訊透明是破題關鍵

  在資訊傳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的風險與消費者看到的資訊可能會出現偏差,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政府應當提供更加透明、科學的資訊進行彌補。荷蘭駐華大使賈高博提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的舉措之一就是要讓食品資訊“從農場到餐桌”可追溯。“如今,在開放的社會當中,所有的資訊都是透明的,有更多新媒體可以更快、更廣泛、更深入地傳播食品安全資訊。”

  在荷蘭,食品安全資訊是如何有效、透明溝通的呢?賈高博給大家講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有一張超市消費卡,所有購買過的商品數據都會存入超市數據庫中。有一天我收到超市的一封郵件説,我們發現您最近購買的三文魚並沒有達到食品安全要求,如果您尚未食用,建議您能夠退回”。

  施賀德認為,“世界食品生産的工業化使得食品供應不斷增加,複雜的食品供應鏈也同時帶來了新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要解決資訊的透明化問題,提高消費者信心,保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資訊溝通順暢就變得更加重要”。

  對於如何建立國際性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袁林給出了建議,“各國、各方需要在監管框架方面加強合作。首先,在食品安全資訊共用機制方面,儘管我們已經開始建立一些資訊溝通和報告機制,但是各有關監管機構之間的資訊共用仍然不夠高效,應當考慮在食品安全應急方面建立通暢的全球資訊共用機制。其次,全球食品供應鏈在各國之間已成相輔相成之勢,我們有必要加強國際司法協助,建立統一的法律框架以及明確各方責任。”袁林説。

  “食品全球化是必然趨勢,食品安全全球共治既是現實問題,也是未來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這就需要各國、各方攜手做好全球性食品安全監管頂層設計,實現科學有效的社會共治和全球共治,把食品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孫寶國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