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荷:建設強大的中國食品安全産業鏈
- 發佈時間:2015-04-30 00:29:5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環保問題,目前依然是決定現有食品企業競爭力及生死存亡的兩大命門。對中國食品工業的轉型與價值提升而言,2015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它將展現未來5-10年的發展走向。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日前在由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共同主辦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如是説。
國際權威專家指出,中國食品安全水準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隨著産業鏈建設的強化,各種隱性矛盾將更多地浮出水面,需一一面對並化解。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面臨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國家,在歐盟國家中發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也曾沉重地打擊消費者對歐盟食品産業的信心。
據孟素荷分析,2014-2015年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風險與挑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風險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風險,涉農企業成高危群體,但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跟蹤調查,自2012年以來,對中國食品安全的關注點,已開始從中間部分向前端發力。二是食品造假已成為食品工業的毒瘤。從2014年的抽檢結果看,在酒、蜂蜜中違規添加甜蜜素,以工業膠代替食用膠情況均有發生,在台灣以飼料用油代替食品用油的問題關鍵是原料摻假。三是隨著中國食品原料進口增幅快速上升,供應鏈原料來源複雜化,管理難度加大。四是風險交流與公眾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強有力的公眾科普,及良好的媒體環境。中國食品安全的真實是科學家與消費者認知間仍存在較大誤差。
孟素荷表示,大企業應對中國食品安全擔負起責任。首先要看到的是概率風險。大企業産品線寬,供應鏈長,同樣面臨龐大基數下的概率問題,比中小企業風險大、責任重,影響面廣。其次,要考慮産業鏈各方的利益平衡。大企業是市場最大的受益者,一定要考慮和顧及産業鏈上下游的利益平衡與和諧。關鍵要尋找理念相同的供應商做放心的戰略合作夥伴,要合理利潤而不是最高利潤。第三,強化培訓,有效提高員工對食品安全的執行力。
大會召開的“中外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依然吸引了數十家業內外媒體的積極參與。參會專家指出,強化“和平時期”的風險交流和公眾科普,遠比危機到來時的“危機公關”更有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