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牛”到底是什麼? 實體經濟發展了股市才自然牛

  • 發佈時間:2015-06-10 08:06: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毫無疑問,我國股市正處在一次劃時代的牛市行情之中,投資者熱情很高,普遍認為這輪“改革牛”行情的時間跨度將很可觀,即使出現調整也是有限的、短暫的。與此同時,也有人對股市上漲深感焦慮,認為大量資金進入股市不利於實體經濟,呼籲中央政府出手制止“炒作”。

  那麼,究竟該如何定義“改革牛”行情呢?是不是“改革牛”行情就沒有風險或者風險很小呢?“改革牛”是不是中央政府“為拯救實體經濟而主動製造的一場牛市”呢?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爭議,我們有必要對“改革牛”邏輯做出必要的説明。

  第一,“改革牛”是指先有改革後有牛市,而不是相反。

  自2014年7月份發軔的牛市行情是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現實反映。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13年11月中旬舉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總目標的要件,對“改革向何處去”給出了充分解答,為新一輪改革規劃了清晰的路線圖。目前,決議確定的190余項改革舉措在陸續出臺施工圖。全力反腐治腐、深化國企和金融改革、鼓勵非國有經濟發展、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統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加快調整和更新涉及民生改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勾勒出改革進程的全景圖。改革運籌充分顯示出自主性、全方位、大力度、高難度的特徵,堪稱一場“中國制度大升級”。

  以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為主軸的資本市場改革,不過是鑲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顆棋子、一張“高分牌”。所以,我們説這一輪牛市是“改革牛”,絕非僅僅針對股市改革而言,也不僅僅針對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言,而是針對整體改革而言的。筆者要特別強調,中央政府不需要製造一輪牛市來“救改革、救經濟”(網路語),而是只要堅持依法治國,扎紮實實抓經濟增長、抓制度改革,股市自己就會走牛。

  第二,國家支援股市大發展,但不鼓勵投機炒作,並且依法打擊投機炒作。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改革提出一系列要求,概括起來,一是解決好政府和市場關係;二是放寬內部的資本準入;三是擴大雙向開放;四是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發展各類市場;五是解決好宏觀分配問題,彰顯社會公平。就是説,股市發展要與一系列配套改革協同起來,不能單就股市論股市。

  解決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既需要股市的支援,又可為股市發展打開巨大空間。而最終的落腳點,就是降低間接融資比重,擴大直接融資比重。要讓股市深深根植于實體經濟的沃土,有效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投融資功能、財富管理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為保障市場健康運作和有序發展,監管層長期堅持依法治市,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近期開展的“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就是嚴肅監管、嚴格執法的升級版。

  顯然,我們不能把“支援股市大發展”理解為“讓股市一路漲上去”。加強風險防控,提高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既是監管者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識。

  第三,監管者不斷加強風險防控和疏導,但不會人為干預具體的市場行為。

  股市風險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宏觀性風險,二是制度性風險,三是交易性風險。宏觀性風險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但也可以通過研究加以預先判斷。對於制度性風險,應該通過深化改革來“補短”,使制度更加完善和透明,這方面的任務依然很重。執法風險也是制度風險的一部分,要嚴格執法,同時加強對執法者的監督。而交易性風險,主要由交易雙方自己承擔。

  我們説,監管者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風險防控,主要是指制度性風險,其中包括執法風險、監管風險,部分地包括宏觀管理風險;而不是指交易風險。監管者的主要責任就是依照法律授權,依照法律規定,嚴格執法,而不應對具體的市場交易行為過多干預。無論對新股發行價格還是發行規模,也無論是對二級市場的融資融券規模還是市盈率水準,都不應該指手畫腳,不能搞所謂的“窗口指導”。但是,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的操作行為,就要依法查處。

  如果因現行法律法規有“短板”,市場主體打擦邊球,監管者可以運用現有規定處理,但更好的辦法則是先補短板,再依法處置。

  有人擔心“改革牛”會把普通散戶套住,擔心暴跌會給國家留下一個爛攤子,究其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對國家改革的前景不信任;二是混淆了系統性風險和具體交易風險的界限。

  第四,股票二級市場估值體系十分重要,直接影響一級市場融資水準,而不是相反。

  針對此次“改革牛”行情,一些人質問:股市漲這麼高,有多少資金進入了實體經濟?並且認為股市越漲,實體經濟會越糟糕。

  筆者要指出,這種認識是很不科學的,因為它混淆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同功能。人們日常所説的“炒股”,主要是指二級市場買賣。二級市場是新老股東之間交易的場所,在這裡,持有股票的人賣給沒有股票的人。除非交易者將資金撤出來,否則這裡的資金一般不進入實體經濟。

  但是,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對一級市場功能的發揮具有直接影響,即二級市場“水漲”、一級市場“船高”;反之亦然。如果二級市場低迷,不僅已上市公司難以通過再次發行新股獲得資金,而且,首次發行新股的公司也會大幅減少。如果二級市場嚴重低迷的話,甚至會出現企業無法發行新股的局面。最近的一次新股“斷流”即發生在2012年10月下旬至2014年1月份,投資者至今記憶猶新。

  再看現在的局面,隨著“改革牛”行情的深入,大量企業通過IPO和再次發行獲得大量資金,用於生産經營和研發。今日上市的中國核電和即將發行的國泰君安,被稱作航母級企業,融資額分別達160多億元和300多億元,如果沒有良好的二級市場行情,這樣的發行是不可能實現的。

  可見,二級市場適度活躍對於實體經濟是非常有利的,而不是相反。當然,就目前而言,很多人把二級市場當作“包賺不賠”的淘金場所;也有部分人放棄實業,轉向股票二級市場,但這不會成為主流。因為,有志於從事實業的人是大量存在的,二級市場的潮起潮落也終究會發揮調節作用。最終會實業的歸實業,金融的歸金融。同時,實業與金融也是相互合作的。

  當然,即便規律終將起決定性作用,我們現在也應當對股市投資者進一步提示風險。在這一點上,中央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態度是明確的,並沒有縱容投機的意思。

  對於這一輪牛市行情,我們冠之以“改革牛”,是基於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中長期預期。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了一批優秀的上市公司,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他們也會拿出良好的成績單。我們堅信,在我國經濟結構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要素增長轉向創新驅動的歷史大潮中,一定還會誕生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上市公司。投資于他們,可以獲得紮實的回報。

  而在此過程中,二級市場潮起潮落是很正常的。專家學者應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維護市場秩序上,而不應該放在指數的漲跌上。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股市發展,但並沒有“人造牛市”的意圖,也沒有所謂“拉升股市救實體經濟”的意圖。國家戰略是抓經濟發展、抓依法治國、抓執政黨的建設,有了這樣的真抓實幹,股市自己就會牛。這,就是“改革牛”的真正含義。(董少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