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增長動力源於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

  • 發佈時間:2015-06-07 08:4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等情況給新興經濟體提供了改革開放、結構調整的新機遇。回顧歷史,在過去幾十年裏實現了較快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沒有一個不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

  亞洲有40多億人口,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洲。21世紀以來,亞洲新興經濟體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按照現期價格計算,1990—2012年,亞洲地區的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的比重從24.72%增加到35.24%,增加了10個百分點以上。同一時期,美國經濟佔世界的比重從27.71%下降到23.6%。1993—1996年和2007年以後,亞洲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這兩個時期分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2013年,中國、日本、印度、南韓、印尼、土耳其進入世界經濟前20位,其GDP佔世界的比重分別為12.22%、6.51%、2.48%、1.73%、1.15%、1.09%,東盟9國(不含緬甸)GDP佔世界的比重達到3.11%。可以説,世界經濟中心正逐步向亞洲轉移。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亞洲經濟率先復蘇。2008—2013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年均增速達到6.31%,遠高於世界2.2%的平均水準。這一時期,中國、印度、南韓、東盟、海灣合作委員會的經濟增長分別為8.93%、6.66%、3.28%、5.12%、4.92%,均高於世界經濟增長平均水準。相對而言,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有的甚至陷入困境。2012年、2013年歐元區經濟分別下降0.7%、0.4%,2014年僅增長0.9%。2014年,亞洲主要經濟體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印度經濟增長7.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十分看好印度經濟前景,認為印度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南韓經濟增長3.3%,經常項目保持順差,製造業訂單繼續增長,失業率處於合理水準,通脹率保持較低水準。長期陷於泥潭的日本經濟出現零增長,企業生産穩定,職工收入有所提升。

  亞洲國家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根本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印度莫迪政府大力實施“印度製造”計劃,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亮點。近年來,印度財政赤字減少,印度銀行可將其資金流向從持有國債轉為更多地借給私營業主。莫迪政府正著力減少行政陳規舊律,改善外資進入環境;推行統一商品服務稅,以減輕稅負。日本政府分別在“東京圈”、“關西圈”、沖繩縣、新澙市、兵庫縣養父市以及福岡市6地建設“國家戰略特區”,旨在改革經濟結構,放鬆管制,營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增強産業競爭力和經濟活力。馬來西亞等東盟成員也實施了大量的改革開放措施,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倡議東盟地區實行統一的海關標準、貿易準則,推進金融部門自由化,確保投資受到保護。

  目前,東盟區域內貿易比重不斷增加,東盟成員之間相互投資力度加大。新加坡在越南、印尼設立了工業園區,擴大了投資規模,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東盟、新加坡分別與中國、日本、南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南韓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澳大利亞也就自由貿易協定達成實質性一致意見,澳大利亞與南韓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亞太自由貿易區協定(FTAAP)等逐步推進,亞洲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積極推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籌辦亞投行,這將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産生越來越大的積極影響。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動力源(60040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