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經濟能否厚積薄發?

  • 發佈時間:2014-12-09 22:29:2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印度經濟在第三季度的表現並不如預期,與印度總理莫迪在執政前所承諾的“好日子”還有差距,但高盛集團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認為,2016年~2018年間,印度的經濟增速將十分強勁。這其中,莫迪的“正能量”不容忽視。

  目前的問題

  6個月前,莫迪執掌大權,令人們對印度經濟的增長期望頗高。但11月28日印度公佈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並未令人滿意,5.3%的數字不僅低於二季度的5.8%,更遠低於該國經濟創造足夠就業崗位所需達到的8%。

  不少人對印度經濟表示擔憂。法國巴黎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表示,在農業收成不佳,且政府支出無法進一步加速擴張的關鍵阻力下,印度經濟近期立即錄得全面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大,印度經濟增長明顯下滑,從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接近9%的水準下降到目前的5%~6%。

  儘管5.3%的經濟增速並不低,但李天國指出,印度經濟留給莫迪的問題並不小。“多年來大量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經常項目逆差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並且國內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印度盧比匯率也持續貶值,這些都是印度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黃迎虹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則指出:“目前來看,印度經濟正在逐步恢復,這是一個大趨勢。”2014年7月~9月的經濟增長僅有5.3%,主要是製造業增長停滯所致(只有0.1%的增長率),黃迎虹預計2015年印度經濟增長會在5%~6%間。

  更多人看好印度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高盛集團在最新發佈的研報中預計,在國外直接投資的強勁流入和印度經濟的迴圈復蘇作用下,2016年~2018年間,印度的經濟增速有望追平甚至超過中國,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對此,黃迎虹持謹慎態度。他説:“印度經濟在上述時間內應該還能有所增長,但是否能達到6%以上乃至7%仍有待觀察。”

  在黃迎虹看來,即便彼時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中國也並非什麼奇跡,“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總量遠超印度,在如此巨大的GDP總量下,中國經濟增速相對放緩也是正常的。”他認為,印度雖然速度可能接近乃至超過中國,但是要在總量上追上中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莫迪的能量

  印度整體經濟間狀況在改善,這大部分要歸功於莫迪執政後採取的多項經濟舉措。

  李天國指出,莫迪正在努力打造印度經濟的持續騰飛,包括放寬外資進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招商引資環境、減少政府補貼支出和更多鼓勵投資的貨幣政策等。但他也指出:“這些政策的發酵需要時間,並且還必須與印度非常難以改變的諸如稅制改革、不甚靈活的勞工制度、政府繁文縟節和聯邦與地方政府的配合等結合起來。”

  黃迎虹也持同樣看法。他認為,雖然莫迪政府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有不少提振作用:向國內外釋放積極信號,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國內經濟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政府的治理經濟的能力等,但印度要想徹底解決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需要切實強化結構性改革,而這些改革並非易事。“尤其是印度需要改變當前畸形的産業結構,提升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改變財政赤字過高和經常項目長期逆差的局面,同時又要推進稅制、勞動法、外商投資法等領域的配套改革。”黃迎虹解釋道。

  事實上,無論莫迪承認與否,和中國合作將帶給印度經濟更多的利益。但就目前而言,對於中國所提出的印中孟緬經濟走廊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印度有著不同的態度,用黃迎虹的話來説就是:對前者較為熱心,對後者仍遲疑不定,甚至有所擔憂。

  黃迎虹認為,這其中誤解的成分較大。尤其對於絲綢之路,不少人誤解為中國試圖插手印度的“後花園”。

  李天國指出,印度的謹慎態度和擔憂多源於中國與印度之間存在領土爭議,以及在印度洋地區涉及到的海上安全和戰略利益等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對印度和中國的長期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莫迪也看到了這其中的機遇:不僅僅是與中國加強合作,更是進一步推動國內經濟改革的契機。”李天國説,中印合作更需要的是雙方對彼此的互惠和互信。

  相關連結

  印度大力吸引外資

  印度商工部工業政策和促進總局(DIPP)近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9月,印度累計利用外資222.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0.72億美元大幅增長23%。

  根據DIPP統計,2000年至2014年9月間,印累計利用外資3450.73億美元。從外商直接投資(FDI)來源地上看,前三大來源地分別為模里西斯(827.17億美元、佔比36%)、新加坡(278.60億美元、佔比12%)和英國(216.05億美元、佔比9%)。從FDI投資領域看,前三大領域分別為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業(405.85億美元、佔比18%)、建築業(238.74億美元、佔比10%)和電信業(166.28億美元、佔比7%)。

  據印政府公佈的數據,2000年4月至2014年9月,中國累計對印投資4.48億美元,佔印利用外資總量的0.19%,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這一數據不包括中國香港對印度的投資(同期為12.67億美元,排名第15位)。

  儘管前9個月印度吸引外資顯示良好,但就9月單月的數據而言,印度實現利用外資24.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9.15億美元下降15.68%。

  2014年5月,印度人民黨在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執政黨,納倫德拉·莫迪就任總理一職,自上臺以來,莫迪大力進行改革。

  基於現實的迫切需求,莫迪希望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吸引更多投資。DIPP近日宣佈放寬建築領域的FDI政策,其中特別提到印度將力促政府2020年前建設100個智慧城市的計劃。

  新政策中規定,在獲准FDI的建築領域,項目完工後或在諸如公路、供水、街燈、排污等主幹基礎設施施工中,外國投資者都可以撤出。想中途退出者,可在獲得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FIPB)批准後將股權轉讓給其他外國投資者。

  此外,新政策將項目的最小面積從以前的5萬平方米降至2萬平方米,還將允許FDI項目的最低資本要求減半至500萬美元,與印度企業的合資項目最低資本要求從之前的500萬美元降至250萬美元。

  新政策還廢除了住宅項目最小面積10英畝的規定;為促進經濟適用房的開發,開發商如能支付30%的項目成本,即可免除面積、最低資本及退出等方面的限制。

  (本報記者劉旭穎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