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好惠童政策“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5-06-03 05:32: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2015》顯示,2014年,我國約有990萬名貧困兒童納入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的救助保障範圍;近3400萬名貧困地區兒童在領取貧困地區學生營養改善和兒童營養補貼。去年,中央財政還下撥孤兒基本生活費補貼資金23億元,覆蓋全國約53.5萬名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

  如何讓惠童政策走好“最後一公里”,讓陷入困境的兒童家庭充分享受各項扶持政策?

  自2010年5月,為探索將兒童福利遞送體系延伸到鄉村或社區,並建立有效的兒童脆弱性監測系統,民政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在河南、四川、山西、雲南和新疆5省區的12個縣市120個村開展了“中國兒童福利示範區項目”試點,覆蓋了艾滋病高發及貧困少數民族地區的8萬餘名兒童。目的在於將兒童福利服務內容,由目前的“治療康復”型服務,擴展為“預防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普惠型服務;在示範區內,建立一套直達兒童身邊的福利遞送和反饋體系,以期探索出一套同時涵蓋基本兒童和特殊兒童福利服務內容的行政和財政保障機制。

  成長在山西省聞喜縣的小澤(化名)是一名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小澤只能和爺爺生活在一起。愛看書、學習成績不錯的小澤有些內向,不太願意與人交流。了解情況後,村裏的兒童福利主任鄭榮便經常到他家裏走訪,和小澤聊天,帶他參加“兒童之家”的各類活動。小澤性格日漸開朗,和村裏的很多孩子成為朋友。

  自從山西省聞喜縣建立困境兒童分類救助制度後,鄭榮和當地其他9位兒童福利主任就多了一項工作內容:協助符合標準的困境兒童申請困境兒童分類救助津貼。目前,聞喜縣對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發放每月350元的生活補助,全縣有150多名困境兒童獲得救助。

  “不用擔心上不了學、看不起病,爸爸媽媽可以在外地放心打工,希望他們能早日回家團聚。”小澤説。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國家不斷加大對兒童福利事業的投入。以國家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為起點,我國兒童福利制度開始從“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型。2013年,民政部決定在江蘇昆山市等4個縣市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保障制度化、組織網路化、服務專業化、惠及所有兒童的福利制度和服務體系。目前,試點已擴大覆蓋區域。

  保障對象方面,各試點結合地方情況和經驗,進一步明確細化困境兒童“分層次、分類型”的身份確定標準。孤兒、受艾滋病影響、監護人監護缺失、重度殘疾、重大疾病、低保家庭、流浪未成年……一項項旨在為困境兒童提供救助保護的救助細則正逐步確立。

  補助標準方面,試點地區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生活費標準為基礎,根據不同類型困境兒童的特點和需求,確定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的補助標準。據統計,2010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助資金約97億元,覆蓋全國近57萬名孤兒。

  “今年一季度,進一步完善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國普遍建立了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1000元、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民政部新聞發言人陳日發説。

  不僅如此,部分地區還建立了將孤兒養育標準提高與當地經濟增長水準掛鉤的機制。如天津市民政局從2015年4月1日起,將社會散居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費標準提升至每月2115元,與2011年社會散居孤兒每月1440元的標準相比,年均增幅達11.7%。

  目前,我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已進入深層次發展階段,各地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分重點、分類別確定救助水準。不過,地區之間的兒童福利水準及服務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實施範圍和津貼水準仍有不足,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共同推動。

  陳日發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推動出臺《兒童福利條例》和《關於做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法規,並加強社會力量參與,指導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和提供工作場地、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為專業社會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