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心!機器貓“控制”了中國“粉”

  • 發佈時間:2015-06-01 08:31:3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竹蜻蜓、時光機、任意門、記憶麵包、透明斗篷……隨著《哆啦A夢:伴我同行》于5月28日登陸內地院線,久違的“藍胖子”帶著未來道具又回歸了大銀幕。在電影院裏,“70後”“80後”與“90後”,這些機器貓的中國“粉”,看的是童年,這部影片承載了無數人的回憶以及期待,陪伴幾代人已經同行了30多年。

  “藍胖子”人氣不減

  為了紀念《哆啦A夢》之父藤子·f·不二雄誕辰80週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已經在中國上映。儘管《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內地上映之前就已流出各種版本的高清下載,讓此片的內地票房多少會受些影響,但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動漫形象,“藍胖子”還是引發了新的話題。從各路媒體的報道來看,觀眾對《哆啦A夢:伴我同行》觀影熱度很高。

  哆啦A夢的魅力有多大?儘管上映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哆啦A夢依舊有著旺盛的人氣。環球網援引日媒的調查稱,一項“動漫人氣調查”顯示,從日本兒童綜合來看,《哆啦A夢》居首位,第二位是《龍貓》,第三位是《米老鼠和唐老鴨》。除了TV版外,哆啦A夢劇場版系列從1980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一部新的作品面世。

  在中國市場,哆啦A夢的大電影儘管有不下3部都被中國內地引進過,但距離2007年7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恐龍》已經過去了8年。而此次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引進之前就打出“完結篇”的旗號,這對於一貫喜歡“悼亡青春”的當代電影主力消費群體“70後”“80後”與“90後”來説,顯然極具誘惑力。

  哆啦A夢伴童年

  對於國內的觀眾來説,《哆啦A夢》系列是一部給長大後又在繼續成長中的“80後”“90後”看的電影。他們從哆啦A夢還是“阿蒙”“機器貓”“小叮噹”的時候就喜歡哆啦A夢了。

  哆啦A夢算是較早進入中國的日本動漫形象。香港國際影業公司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日本動畫片,之後哆啦A夢被引入中國內地市場,初期僅為動畫片授權以及圖書銷售。到了1991年,哆啦A夢進駐央視二套,當時央視一套引進了美國動畫片《貓和老鼠》,於是便上演了“日貓”與“美貓”的“雙貓爭霸”,而第一批觀眾正好是現在25歲~40歲的人。

  隨著之後原著漫畫的熱銷和不斷推出的電影及産品,更加年輕的人對哆啦A夢的熱情也始終不減。在2012年新浪微網志關於卡通形象支援率的調查中,哆啦A夢以41%的支援率名列前茅。

  為什麼哆啦A夢在今天仍被人們所喜愛?在美國《時代》週刊曾評選出的25位最能代表亞洲形象的“亞洲英雄”中,哆啦A夢是唯一的非人類。在它的上榜評語中寫到:哆啦A夢無盡的樂觀態度鼓舞著整個亞洲,“它將現在失落將來也一定能幸福的資訊傳遞給整個亞洲”。

  未來目標瞄準“00後”

  從哆啦A夢進入中國的路線來看,這名“藍胖子”正在近幾年“集中發力”,並希望延續其形象與活力,得到更多年輕人的關注。比如《哆啦A夢:伴我同行》就一改畫風,變成3D效果,這在日本動漫中是很少見的。

  在好萊塢動畫的夾擊下,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有興趣去看“藍胖子”,大膽的改變是必然的。

  實際上,哆啦A夢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的路走得並不順暢。自2006年至今,僅有3部哆啦A夢的電影引入中國,票房成績也不理想:《奇跡之島》在中國內地票房為2700萬元,《奇幻大冒險》為1800萬元,《綠巨人傳》僅獲得370萬元的票房。這使得中國的哆啦A夢熱愛者感覺“似乎沒有聽説過有電影上映”。

  走了不少彎路後,哆啦A夢的授權方開始舉辦各種落地活動,比如2014年上半年從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一路風靡到北京的“100哆啦A夢秘密道具博覽”。對於哆啦A夢來説,多年來缺乏內容的更新,使得龐大的受眾熱情一直積壓著,於是就有了現在《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火熱,“70後”“80後”與“90後”的觀眾可以在電影院重會這群永遠不會長大的朋友。別忘了,他們還帶著小孩呢,那可是“00後”的市場了。

  機器人操縱人類,那是科幻片中的場景,而機器貓在“控制”我們,這可是真實的一幕。當“賣萌”成為生産力時,當一個動畫形象深入人心時,我們免不了有“酸葡萄心理”,多啦 A夢為什麼不是中國的?這一點值得中國的動漫界人士好好深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