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多元金融合作
- 發佈時間:2014-12-09 08:48:00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王斌
導讀:亞投行的成立不僅可以為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長期的金融的支援,有利於夯實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引擎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
從當今全球的經濟格局來看,區域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基礎設施發展水準低,及缺乏互聯互通問題是制約發展的一大瓶頸,未來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效解決這一難題。
亞洲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嚴重滯後,成為瓶頸;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會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問題,融資渠道、融資方式、融資主體、融資機制等問題尚有待完善。
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於其經濟增長
一些亞洲發展中國家供電能力嚴重不足,每天只能供電10個小時,有些國家鐵路年久失修、高速公路很少、農村公路、電網和通信設施乃至飲水條件都很差,嚴重影響了發展和民生。中國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表明,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發展經濟都離不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是亞洲國家、地區增長的新動力,也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引擎。
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發展依然滯後於其經濟增長,且無論在質還是量上均低於國際標準,已經對亞洲經濟發展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制約。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而2013年,亞洲除中、日、韓三大經濟體的GDP總額約為8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形成率佔GDP比重僅為1/4左右,其中用於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僅為20%左右,約4000億美元,融資存在巨大缺口。
投向亞洲區域內基礎設施的資金有限
然而,與之形成悖論的是,亞洲儲蓄資金豐厚,外匯儲備存量巨大。截至今年6月份,亞洲外匯儲備總額達到7.47萬億美元,再次創造新紀錄。以中國為例,中國外匯儲備近4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但投資領域和渠道依然比較狹窄。事實上,在過去的數十年裏,亞洲的大量儲備和儲蓄資金都流至美國或歐洲的國際債券市場,而本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還難以得到有效滿足。
目前,世行和亞行等多邊開發機構主要致力於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減貧,投向亞洲區域內基礎設施的資金非常有限,亞洲開發銀行2013年僅提供210億美元貸款,即使把世界銀行集團、發達國家ODA等都考慮在內,資金缺口依然很大。另外,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全球私人金融機構的基礎設施投資則主要流向發達國家的成熟資産,包括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始終難以得到真正填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跨區域互聯互通與國家內部的大型建設項目不同,區域或次區域的互聯互通項目如討論多年的“泛亞公路”、“泛亞鐵路”等,由於涉及多個國家、投資額巨大、較長時期內看不到回報,一直難以推動,只有在多邊開發機構的統籌協調和資金投入下才有實現的可能。
亞投行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
正是在上述困境和需求之下,為構築基礎設施建設所必須的“資金池”,中國積極倡議發起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其將作為一種創新的多邊投融資平臺而發揮重大作用。近日,隨著印尼加入亞洲基礎設施銀行發起國集團,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發起國變成22個,其初期資金為500億美元,法定規模1000億美元。
亞投行的成立不僅可以為亞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長期的金融的支援,有利於夯實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引擎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從而促進區域內全方位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倡導亞投行遵循開放的多邊主義,並按照先域內後域外的原則,向亞洲以及其他經濟板塊開放。未來,需要以亞投行為投融資平臺,將通過“杠桿作用”扮演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的助推器和催化劑的角色。
從構建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框架的發展趨勢看,除了中國已有的投資基金可以為基礎設施融資發揮更大作用,也可以發行長期債券或設立各種創新融資工具。尤其是應該動員更多的私人部門的資金,積極推進PPP模式,增強基礎設施項目對於私人部門投資者的吸引力。
事實上,在今年10月22日,APEC財長會議上就已經通過了《APEC區域開發成功的基礎設施PPP項目實施路線圖》,在這一路線圖指引下,各國有望制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或重點項目清單,出臺PPP項目庫,為PPP項目的開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多邊銀行可以進一步推動本幣債券的發行以及地方債務融資的發展,幫助吸引長期投資者投資于基礎設施PPP項目。
此外對一些投資金額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中長期貸款、本國政府財政資金、外國ODA、本國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聯合融資”方式予以推進。歸根結底,就是要將亞洲儲蓄用於亞洲建設,促進亞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