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長江濕地 拯救生態命脈

  • 發佈時間:2015-05-28 08:32:13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産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佈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繫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於人口密度大、開發強度高等多種原因,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面臨濕地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蓄水調洪能力下降、水污染嚴重等嚴峻問題。

  近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雙週協商座談會,圍繞“推進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問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

  長江濕地現狀堪憂,整體保護刻不容緩

  “據水利部門調查,目前,我國的湖泊濕地只有上世紀50年代的34%,河流濕地已消失了近3萬條。許多重要濕地富營養化問題相當嚴重,部分或全部喪失了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功能。”談及我國濕地現狀,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憂心忡忡。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介紹説,目前,長江經濟帶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有:長江流域局部江段水體污染嚴重,69%湖泊處於富營養化狀態;濕地退化,導致湖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長江漁業資源嚴重枯竭;長江流域水鳥棲息地的減少和破壞直接威脅著眾多稀有鳥類的生存;珍稀物種生存面臨嚴峻挑戰。

  有委員認為,目前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最關鍵的問題是水環境問題,水量總數相對不會變,如果排污總量下不來,水環境肯定要下去。

  “目前,長江經濟帶開發中的濕地保護工作雖取得初步成效,但面臨的問題仍十分嚴重。長期以來,由於不合理開發,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圍湖養魚、過度捕撈、非法獵鳥、污染排放等活動,導致濕地生態狀況堪憂。”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説。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介紹,目前,長江流域的生態危機除了水污染、歷史上的圍湖造田等問題外,還包括:江湖阻隔致使湖泊失去自然漲落,破壞了水生植被生長條件,阻斷了魚類在江湖間的洄遊;大型水利工程運作後泥沙減少,水位下降,加上灘地圍墾和楊樹種植等活動,濕地植物生境進一步萎縮;航運工程追求渠化,破壞水生生物棲息地等問題。

  “長江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長江濕地生態系統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核心資本。但目前,長江濕地保護面臨嚴峻問題,究其根源:一是多頭管理、條塊管理。二是濕地沒有應有的法律地位。三是對長江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的嚴重性和面臨的新問題沒有認真研究,對長江濕地的演變現狀和未來趨勢沒有清醒的認識,存在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做法。”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教授雷光春説。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健康關乎流域民生福祉,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必將影響長江流域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印紅説。

  完善濕地相關立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濕地保護從何處入手?許多委員建議,首先國家要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對生態保護、生態補償、生態修復作出明確規定。

  “現有法律法規儘管有濕地保護內容,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法律條文分散在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部門單行法規中,有的條文還互相矛盾。二是條文內容是從濕地單一要素出發的,沒有從濕地生態系統整體保護角度出發。在國家層面沒有專門濕地保護法規,因此保護工作缺乏足夠法律支援。”賈治邦説。

  “建議國家層面加快濕地保護的專門立法,以法律條文明確濕地的基本界定,濕地保護、開發和管理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重點舉措,明確濕地行政管理部門及其職責、濕地保護區土地權屬等基本問題,明確破壞濕地行為的懲處邊界和執行標準”。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原主席陶武先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謝茹則建議國家層面儘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生態用地”性質,劃定濕地保護“紅線”。統籌相關部門法規並明確責任主體,強化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

  許多委員建議完善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濕地生態補償制度是以經濟措施為主,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市場等手段,協調濕地生態系統利益關係的一種制度。長江流域在實施財政反哺濕地生態保護政策上可先行一步。”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建議。

  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清華建議,編制長江中下游濕地生態補償總體規劃,制定完善國家濕地生態補償法規,設立長江中下游濕地生態補償基金,建立長江中游濕地生態補償協作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主席楊松建議,將擬訂的8億畝濕地紅線在編制國家“十三五”濕地保護規劃中落地劃實。在重點濕地規劃建立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恢復濕地面積,改善濕地功能。比照退耕還林辦法,出臺退耕(漁)還濕政策,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制訂“濕地資源恢復費”相關政策,從水電費等有關濕地資源利用收益中按比例安排濕地保護資金。

  “要正確認識長江經濟帶開發戰略與濕地保護的辯證關係,既要實施經濟帶開發又要依法保護濕地,把濕地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監事長姚中民表示,要把濕地開發和保護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要編制全流域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將濕地保護與有關地方的經濟帶發展有機銜接起來。

  摸清家底科學推進,增強全民濕地意識

  濕地保護,前提是摸清濕地的“家底”。“截至目前,我們對長江中下游濕地現狀,長江中下游濕地類型、數量、品質、區域分佈等了解不夠詳盡。建議設立國家重大專項,對長江流域濕地進行系統性普查,先把‘家底’摸清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建議。

  濕地保護既需要政策法規和跨區域協調管理,也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徐旭東建議圍繞“保障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水系生態服務需求和生態完整性需求”這一核心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示範,並推動科學規劃和協調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原主席楊多良也建議,要注重對濕地保護模式、濕地修復關鍵技術、合理利用濕地模式等重要問題和濕地保護管理理論的科學研究,並加以推廣應用;加強人才培養,推動現有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

  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印紅建議把好四道關,即把好環評關,在環評中加重濕地生態影響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的分量;把好建設項目工程措施“綠色”技術應用關;把好嚴控自然濕地用途轉換關,禁止將自然濕地作為未利用地開發和轉換用途,要嚴守自然濕地生態保護紅線;把好生態恢復技術路線關,濕地生態修復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和生態系統管理基本準則。

  全國政協常委、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耀紅建議科學調控水利工程,破解濕地面積萎縮困局。“建議深入研究三峽大壩和南水北調工程的運營問題,科學調控三峽庫區水位、南水北調水量,在基本滿足發電和調水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保護的要求,統籌水利工程和濕地保護、兼顧經濟開發和生態建設,努力破解長江流域水位下降困局,把濕地面積萎縮現象減到最低程度。”康耀紅説。

  “要徹底破除將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觀念,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要讓全民深刻認識到濕地和森林、海洋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破壞濕地就是破壞人類自身生存的根基。”賈治邦説。(記者廖文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