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憑空消失18載 人像比對破偽裝

  • 發佈時間:2015-05-28 03:33:1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簡工博

  18年前,身為寧波某公司董事長的謝某忽然留下一封信後攜款潛逃,造成合作方高達9000余萬元的損失。

  18年中,謝某仿佛人間蒸發,沒有留下任何資訊和痕跡;18年後,持續追蹤的民警在新技術的助力之下,成功識破偽裝術,將早已變換身份並加入澳大利亞籍的謝某抓捕歸案。

  億元投資虧損僅剩四千萬

  1996年前後,謝某與某金融公司合作開設了一家營業部。3月份,謝某與上海某證券公司簽署協議,融資1.5億元。

  1997年3月2日,謝某留下一紙書信後攜款消失。上海這家證券公司這才發現,謝某經營的實體其實早已陷入困境。謝某與證券公司簽訂的相關合同,全部蓋上的是由其私刻的營業部公章。所獲融資被謝某用於期貨、股票投資,結果虧損嚴重,至謝某出逃時只剩下4000余萬元。

  1997年3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以涉嫌金融詐騙罪對謝某立案偵查並進行網上追逃,卻始終不知謝某去向。

  2000年,公安部門輾轉獲得線索,謝某已移民澳大利亞,可根據身份資訊展開調查,謝某仍然杳無音信。

  人臉識別技術“淘”出嫌犯

  今年1月20日,上海邊檢部門在由澳大利亞入境的人員中,通過人像比對技術發現一名張姓男子與謝某長相神似。公安民警立即趕來辨認,確認這張臉與消失長達18年的謝某極為相似。

  “一個人可能通過整容改變面部特徵,但一些重要特徵是很難改變的。比如,雙眼瞳孔之間的距離就是人臉識別中最穩定的特徵。”據介紹,這種技術已經在入境通關時廣泛採用。通過數據比對,可以初步篩選出可疑對象,之後結合其他相關線索展開人工核查。即便嫌疑人多次變換身份資訊,也會露出馬腳。

  “張某”的身份資訊顯示,在取得澳大利亞國籍之前,他的籍貫是安徽宿松。上海警方與安徽宿松警方聯繫,並找到了“張某”所謂的親人,獲悉“張某”的身份于1997年3月20日登記。當時,安徽宿松一戶居民宣稱,“張某”是其多年前走失的親屬。這時,距謝某消失不過十幾天。

  2001年,“張某”與一名澳大利亞籍女子結婚,而這名女子正是謝某的前妻黃某。原來,謝某潛逃前與黃某離婚。黃某隨後與一名澳大利亞籍公民結婚,此後離婚。“張某”與黃某結婚後,也獲得澳大利亞身份並移民澳大利亞。

  民警立即趕赴杭州,在一家賓館找到了“張某”。警方提取“張某”的DNA與謝某兒子的DNA進行比對,確認他正是謝某。

  【對話】

  在看守所裏,記者與仍然堅稱自己是“張某”的謝某進行對話。

  記者:你是不是改了名字?

  謝某:我本來就叫張某,沒什麼好説的。之前的事情我因為失憶,記不起來了。2006年,我在海南生了一場病,醒過來後2006年以前的事情都不記得了。

  記者:你妻子是誰?

  謝某:黃某某。

  記者:你們哪年結婚?

  謝某:2001年。

  記者:這你為什麼還記得?

  謝某:這是根據我的證件等回憶起來的。

  記者:為什麼你的DNA跟謝某的兒子符合父子關係?你是安徽人,為什麼有寧波口音?

  謝某:我已經失去記憶了,我把過去忘了,我怎麼知道。安徽人有寧波口音很正常,我不能去寧波工作,去寧波學習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