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貧困人口陷入“結構性貧困陷阱”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5-27 08:31: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小雲

  廣義的扶貧主要是指絕對貧困的減少和不平等程度的縮小兩個方面。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絕對貧困的緩解是非常明顯的。現在很多地方一個貧困村裏自行車、摩托車、電視機等的有無都無法再作為是否貧困的標準。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感覺到他們依然處於貧困狀態呢?這主要是因為相對於城市人口和發達地區的農村人口,很多落後地區的農村人口處於整體社會的底層,不僅是收入,更重要的是整體生活水準的差距襯托出了底層群體的相對貧困感。

  我在走訪雲南的一個貧困縣時發現縣裏很多村子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過很多項目包括扶貧開發項目的支援。我對其中一個村子的整體觀察發現雖然溫飽都解決了,但是10年前的貧困群體現在基本上還是貧困群體,即使在一個縣,貧和富的差距也表現出很強的地域性和階層性。處於地理條件好的村子總體上好于山上的村子;在一個村裏有社會關係的,地多的,當幹部的基本都是富裕戶。

  在過去10多年中,貧和富的福利差距不是收斂,而是呈現平行移動和放大的趨勢。這意味著在經濟發展放緩的條件下,處於平均收入之下的群體就有可能長時間處於貧困;而如果假定存在對窮人的相對剝奪,即使經濟處於增長狀態,窮人走出貧困也很緩慢。

  首先,這種福利差距的平行移動或者放大暗示了貧困群體似乎陷入了很難躍出的貧困陷阱。現在的貧困人口似乎陷入了“結構性的貧困陷阱”之中,制約脫貧的因素呈現出了剛性的特點。也就是説在機會,資本、利潤的場域中存在了憑藉資源、資本、技術、關係、資訊和權力優勢而優先獲益的群體,機會不再平等,起始條件也不再平等。不同群體利用市場規則憑藉其特有的資源相互競爭,看起來公平,而在“強-弱”的結構關係中,強者壟斷了機會和利益。

  第二,由於越過貧困陷阱的經濟門檻越來越高,過去年收入幾千元是富裕戶,現在則是貧困戶,對於處於貧困陷阱的窮人而言,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難脫貧。目前的開髮式扶貧,一是支援的規模很小,強度很低,很難産生越過貧困陷阱的經濟效益;二是即使有大強度的支援,減貧效應也會發生轉移。如農戶分散生産的弊端催生了公司加農戶模式的出現,但增加更多的還是老闆,減貧收益流失嚴重。

  第三,存在的各種類型的對扶貧資源以及資源産生的利益的直接或間接的“捕獲“使得窮人擺脫困境更加艱難。例如在很多地方以公共資金投入的扶貧類的基礎設施的項目,有的公司即以苗木、技術集中管理為由與農民簽署了公司加農戶的合同,通過這種形式扶貧類項目的減貧收益就發生了合法性的流出。

  上述的討論意味在新的條件下需要對扶貧開發的制度進行改革。現階段實施直接的,大規模的福利轉移是不可行的,長遠也是不可持續的。這是因為直接的福利轉移一般在貧困群體數量較小和公共資金寬裕的條件下比較可行,即便如此,直接的福利轉移的社會和政治成本都很大。

  在現階段“結構性貧困”的條件下,需要從兩個維度上考慮調整開髮式的“造血機制”。首先,在貧困群體依然很大的條件下,依託開發性扶貧仍然是扶貧工作的主線,但需要通過一定的“輸血”性投入抬高窮人多維度的財富起始水準,使得貧困群體和非貧困群體的起始水準的差距縮小,減小非收入貧困消解經濟收入的程度。社會保障和教育以及基礎設施的投入正在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總體上還沒達能有效發揮作用的臨界點,所以對收入有消解作用的醫療、教育和鄉村基礎設施的公共投入的減貧意義非常明顯,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可以確保貧困群體的資金財富的存量和增量更多地投入到經濟創收活動中。

  其次,通過對農戶直接的經濟性“輸血”抬高貧困人口的資産存量。到戶扶貧資金折股通過公司加農戶是個好的辦法,但是由於公司方控制財務管理和資訊,很多公司可以通過財務做假帳做低盈利或虧損。對於這類的扶貧可以考慮由扶貧辦聘請獨立會計進駐企業的方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