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貧困村裏來了工作隊——安徽省創新扶貧體系實施精準扶貧見聞

  • 發佈時間:2015-05-20 10:4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去年開始,安徽省首次把選派工作與扶貧開發工作有機結合、統籌安排,建立“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制度,鋪設“滴灌管道”:對3000個貧困村共落實省、市、縣三級4913個包村幫扶單位,派駐3000個扶貧工作隊,工作隊員達10729人。此舉標誌著安徽省精準扶貧新體系初步建立,實現了對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

  “駐村工作隊由包村幫扶單位派駐的駐村幫扶幹部、聯繫貧困村的鄉(鎮)幹部以及所在村的大學生村官和‘三支一扶’有關人員組成,隊長由駐村幹部擔任。每批駐村工作隊任期為3年。通過安徽省駐村扶貧工作隊管理辦法,對駐村工作隊隊長每年的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安徽省扶貧辦主任劉永春説,通過建立扶貧隊長責任負責制、駐村工作隊等載體匯聚多方力量,正在改變貧困村面貌。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大半年,現在這些扶貧工作隊在村裏幹得怎麼樣?他們給貧困村帶來了什麼顯著變化?

  謀發展情動農民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晴這幾天連續到村民組入戶走訪,與老村幹、老黨員、村民組長和貧困戶交流溝通。感覺紅星村老百姓生活確實很困難,全村60%左右的農戶住著土磚房。全村大約1/3人口外出打工,1/3搬到鎮上住了,留在村裏的基本是老人和體弱生病的中年人。讓我感覺紅星扶貧工作任重道遠。”這是太湖縣小池鎮紅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湯中營在駐村日記裏寫下的剛駐村時的真實感受。

  為了提高紅星村老百姓的收入,駐村工作隊提出農業結構調整、流轉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的發展思路。他們與安徽省太湖縣皖園匯農林果有限公司協調溝通,爭取該公司到村裏建立100畝的獼猴桃種植基地。為了做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村“兩委”先後到3個村民組召開7次黨員、村民會議。“大部分群眾還是擁護的,但仍有少數村民持懷疑態度。”湯中營説,為了打消群眾的顧慮,他們再次與企業進行談判,協商能否將兩年的土地流轉費一次性到位。最後企業同意讓步。然而其中一個村民組裏有3位農民始終不同意流轉土地。令他感動的是,這個村的全體村民竟然在大年初一自發地召集開會,討論如何支援村裏開展土地流轉,一起做原先不同意流轉的3戶農戶的思想工作,3戶農戶後來終於在合同上簽字同意流轉。

  “老百姓能準確掌握一門技術,就有望擺脫貧困。扶貧工作隊聘請省農科院畜牧業養殖專家到村培訓、指導上課時出現了動人的一幕:一戶貧困戶生病在衛生室打點滴,為不錯過聽課機會,硬是邊聽課、邊吊水,堅持把課聽完。困難戶想脫貧的願望還是相當強烈的。”安慶市財政局選派幹部潛山縣塔畈鄉體元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淩先龍深有感觸地説,駐村後先對貧困戶的意願發展項目進行一次到府摸底,對貧困戶的就業意願和培訓意願逐一統計。把“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法相結合,組織市農業專家、技術員到農村、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指導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科學種養業。聘請了茶葉方面的兩名專家,到體元村開展專業培訓,兩天的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百姓踴躍提問,現場氣氛活躍,茶農們搶著拉專家到自家的茶葉基地,現場指導,連專家都被群眾們的熱烈氣氛所感動。根據體元村實際,結合同類地區成功經驗,扶貧工作隊又開展了一次稻鱉共生技術培訓,農民們對稻鱉共生這項新技術産生濃厚的興趣,預計該項目能實現每畝農田增收5000元以上。在培訓後,已有扶貧戶開展養牛、養羊,貧困戶江有初從原來的不敢想(缺乏信心)、不敢試(怕失敗)到主動幹。

  多走訪選準路徑

  阜南縣公橋鄉鞏堰村扶貧隊長王天驕,是安徽省委政研室選派的駐村幹部。這個80後城裏小夥兒直呼,到農村後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貧困群眾生活如此艱辛。

  很多困難家庭住的還是五六十年代的土房子,房屋後面用木棍勉強支撐著,搖搖欲墜;三九寒冬家裏沒有任何取暖設施,就靠破舊的棉衣棉被過冬。還有很多農戶雖然借錢蓋起了兩層小樓,但因為家裏老人患病,欠下了鉅額債務,屋外看著光鮮亮麗,屋內實則家徒四壁。二是沒有想到基層幹部日常工作如此困難。以前在省直機關工作,經常抱怨基層提供的資訊不準確、工作不紮實,但到了基層才發現,基層幹部確有苦衷。基層幹部任務十分繁重,但帽子小、報酬低、責任大,付出和回報長期不成正比。三是沒有想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如此緊迫。群眾對基層幹部信任度降低,幹群矛盾已經由過去的吃拿卡要轉變為利益分配。

  “走了不少彎路之後,我才意識到農業轉型升級,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市場選擇的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行政干預。”王天驕説。

  通過走訪調研,王天驕了解到阜南地區一直有著種養桑蠶的歷史,20年前鞏堰村曾經也是養蠶大村,後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養蠶的事業中斷了,但村裏人現在還保留著這門手藝。駐村工作隊立即與縣農委和安徽京九絲綢公司阜南繅絲廠聯繫,擬簽訂訂單合同,並於2014年秋冬在村裏試種桑樹,組織群眾種養桑蠶。此外,當地還有著種芝麻的傳統習慣,近年來,芝麻價格走高,但由於粗放種植,當地村民芝麻種植的産量一直在畝産100斤左右,與鄰近省份等地畝産200至300斤的産量相距甚遠。駐村工作隊邀請了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的專家來村實地查看地形,作芝麻種植講座,並給群眾印發了芝麻種植明白紙。與燕莊油脂集團簽訂了芝麻收購合同,由企業免費提供種子、技術。“我們正在與電商洽談聯繫,擬將村裏的紅薯粉絲、馓子等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副産品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推銷出去,為貧困村走出一條網際網路脫貧的新路。”

  “脫貧賬”牢記心頭

  “2015年底脫貧19戶,2016年脫貧22戶,2017年脫貧39戶。剩餘的28戶是沒有造血能力的五保戶、低保戶,由政府兜底。”岳西縣國稅局幹部、扶貧隊長王昆輪心中有一本倒排的“脫貧賬”。他説,來到岳西縣黃尾鎮黃龍村後,發現村裏致貧的原因主要有三類:因教育開支致貧型;因病、因殘致貧型;因文化水準低致貧、缺乏勞動力致貧型。

  找到了致貧的原因,王昆輪開始想辦法帶動群眾致富。原本想發展茶葉、茭白等特色産業,但是發現這條路很難走通。由於村裏多為坡地,土層低,駐村工作隊走訪調研決定發展水蜜桃。通過爭取項目資金籌到了45萬元,駐村工作隊開始發動老百姓整地施工。1萬多株水蜜桃等苗木栽插到位,15萬株苗分配給農戶栽植,對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統一安排挖掘機整理地,建好高標準的果園設施。“我們實行的是公司+農戶+合作社的合作形式,公司負責銷售、技術支援,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田間管理,合作社負責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以及爭取政策支援,所得利潤按股份分成。以山場、拋荒地入股的按照20%、30%、50%,以水田入股的按20%、40%、40%。”王昆輪説。他們已經找到了安慶市一家大型企業的食堂為果蔬銷售鋪好後路。

  與黃龍村相隔幾十公里遠的頭陀鎮梓村同樣也是貧困村。“初期摸底,我們村有242戶農戶符合光伏扶貧的條件。年底前裝上後,每位貧困戶可以增加2500-3000元的收入。”來自省委辦公廳派駐的工作隊隊長郭逢春,抓住岳西縣入選首批光伏扶貧試點縣的機遇,爭取了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駐村工作隊一方面及時了解貧困戶動態,一方面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想辦法、出主意。除了支援村百畝茶園建設,還想方設法幫助打開農産品銷路為突破口,利用資源主動聯繫相關企業、單位銷售貧困村茶葉、黑豬肉等土特産,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有團隊給予力量

  “辦法總比困難多。畢竟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安徽省財政廳選派幹部王銳感嘆道。他來到穎東區吳寨村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駐村工作服務隊。從鎮黨委、鎮扶貧辦、區財政局及大學生村官中各抽調1人任隊員,共同幫助制訂村級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等。

  有了駐村工作隊後,接著搭建村集體經濟發展平臺。運用區財政安排的10萬元引導資金為基礎,創辦了阜陽市吳寨創業經濟服務公司,為非公司制企業法人,主要參與農業生産經營服務、村集體資産的經營管理和投資農産品加工銷售等。

  王銳介紹説,他們以創業經濟服務公司為平臺領辦真正有帶動農戶作用的合作社,成立吳寨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和幸福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共帶動農戶424戶約1720人,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在籌建中。

  除了發展産業,更要用好用足用活整村推進政策,集中資金加強基地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扶貧産業發展基地,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已有15戶貧困群眾與東華西蘭花公司簽訂土地入股合同,參與配股扶貧試點。“做到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3年達目標的駐村幫扶思路。”王銳充滿信心地説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