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理財的利潤點哪找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36:21  來源:燕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常態”是今年的一個熱詞。金融行業的新常態今年可能更加引人關注,尤其是從年初到現在,降息、降準,讓我們從未感觸金融政策會這麼頻繁的出臺。面對今年這麼頻繁出臺的金融政策,這麼火爆的牛市以及面臨轉型的樓市,我們老百姓在平時的投資理財方面如何平衡我們的利潤點,控制我們的風險呢?

  □本報記者 張凱

  理財選擇——不光要看收益,還要看風險

  交通銀行河北省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 楊 利

  在股市火爆的行情下,很多人看到了股票的收益,但恰恰忘記了一個風險,實際上現在的場面也曾在之前出現過,也就是8年前的2007年。當時滿大街都是聽到掙錢,而這個時候很多人把風險拋在腦後,最後因為股市大跌,有多少人跳樓,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然後毫無節制地炒股,那個時候街頭巷尾經常能夠聽到股市家破人亡的情況。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理財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只是把錢放到了一個有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産品就算好。理財實際包含方方面面的,不光是要看到你的收益,還要看到你的風險,包括你的家庭、你的預期、你的未來,以及你的資産怎麼分佈,包括你的人身保險,資産傳承,還有你的子女教育等等。

  其實我們的理財涵蓋的範圍是非常非常廣,所以説我給大家一個建議,不要小看理財這門專業,既然有這麼多的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存在,就是有他的道理,而且在現在新常態的前提下,原來大家知道銀行存款是沒有任何風險的,而今年提出來了一個銀行保險制度,銀行保險制度的推出跟存款利率市場化是並行的,這個其實給老百姓敲了一下警鐘。大家要看到一點,以後你的存款不是説一定穩賺不賠的,從國際上歷來銀行利率市場化趨勢來看,必然是有一部分銀行會倒閉的,以後存款就要考慮到底是選擇利息很高的銀行,多要收益,還是説選擇利息低風險把控好的銀行,最起碼我本金不會損失。

  如果你只看到收益不看到風險,我相信最後等著你的是一個更多的漩渦,理財從一個人的出生到一個人的死亡一直持續下去,包括還有子孫傳承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概念。廣大的老百姓也是要從長遠看,然後把自己的專業,比如説理財交給一些專業的人士去打理,畢竟銀行的理財人員都是經過專業訓練,還是有一定的專業素質,比自己來做的話,他考慮方面要全一些。

  理財也要會算小賬

  中國建設銀行石家莊廣安私人銀行

  行長 池敏

  首先咱們老百姓選擇銀行的時候,可能比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是最直觀的,比如説這家銀行公佈出來産品利率挺少,5.3%,再看隔壁5.6%。我肯定把錢轉到5.6%銀行是比較正常的表現。但是實際上理財産品收益率,它只是一個預期收益率,還有一個在你投資期間的一個收益率。

  一家銀行的産品,它整個産品的投資期30天,募集期15天,我覺得它這個理財收益率水分就特別大了,因為15天是按活期記息的,而且按照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它不是當天到賬,不同銀行的到賬日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不能單純的這麼比較,還有一個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現在有十萬塊錢,那現在有一家銀行它是30天的理財産品,他的收益率是5%,還有一家銀行半年的也是5%,你是選擇30天還是選擇半年。

  相當一部分的客戶可能就是覺得,我放的時間更短,快進快出收益就像越高。其實這個要看自己家庭的情況,30天以後你是不是要用錢,如果你不用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你期限長一點的。為什麼呢?因為現在首先是一個降息的通道,那可能你選擇30天以後,你就找不到更高的,可能它的收益率就降到4%了。

  另外一方面,今年很多基金都翻倍了,其實很多個投資者很難抓住這個股市搏殺或者是去年出現一個返倉踏空的情況。像今年基金是不是翻倍了就一定好呢?其實未必,因為今年漲幅比較好的基金他投的是中小板和創業板,他們波動其實是比較高的,你站在現在年初投資還挺爽的,但是調整的時候它一天跌個5%、6%,那這個過程中間風險是不是能夠與自己的承受能力來匹配。所以説,就一定要找到銀行的專業的理財經理對自己的情況,資金閒置時間還有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判斷,真不一定收益高的適合自己。

  (下轉T10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