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息刺激市場資金配置"趨高"

  • 發佈時間:2015-05-20 01:39:04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降息意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同時推進,銀行負債成本日趨抬升。作為給實體經濟“供血”的銀行系統縱然流動性寬裕,但其資金配置更傾向於高風險、高收益資産,資産負債表出現新的商業配置邏輯。

  專家認為,在銀行逐利的本能驅使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需要配套政策,未來將通過大力推進銀行理財産品直接投資實體經濟、發展直接融資等措施,在穩健貨幣政策背景下,實現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最大化。

  困境資金中樞下移難掩銀行負債壓力

  從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角度來看,存款和銀行間市場拆借都是重要來源,尤其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從貨幣市場上拆借資金已經成為很多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獲取資金的手段。

  從年初至現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已經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小幅下行。據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披露,一季度,央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行30個基點至3.55%,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貨幣政策操作效果,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降低。4月份,順應市場利率下行走勢,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行20個基點至3.35%。最新數據顯示,5月12日,7天期回購定盤利率為2.16%,較去年12月的高點有較大回落。這意味著,銀行從貨幣市場獲得資金的成本確實在降低。

  而從存款的角度來看,降息也意味著銀行存款類負債的成本在下降,不過由於央行同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擴大到1.5倍,實際上降息後存款利率的上限反而有所上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07個百分點,1年期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125個百分點,3年期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375個百分點。不過,據記者觀察,截至目前,暫無銀行將利率“一浮到頂”,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定價為基準利率10%至40%,因此負債成本整體也是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不過,負債端資金價格的下降仍然無法緩解銀行巨大的負債成本壓力。一位商業銀行資産管理部門人士對記者説,近幾年來,銀行負債理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粗略統計下來,大約有35萬億已經從銀行的存款端轉移出去,不體現在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之內。而且每年理財增量都在10%到20%之間,這意味著,每年銀行存款要減少3萬億到3.5萬億。“理財産品收益率還是相對較高,雖然伴隨著貨幣市場利率下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也會下行,但是下降還是有限,銀行這方面成本還是不低。”該人士坦言。

  策略銀行配置高收益資産緩解成本壓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銀行資産負債規模大幅放緩,並且也改變了自己配置的結構。“現在銀行流動資金充裕,但負債成本上升,銀行在資産配置方面會傾向於一些高收益資産,比如增加對高收益的信用債、非標及權益類資産的配置,減少對利率債等低收益産品的需求。”一位股份制銀行資金市場部人士分析稱。

  從收益上看,新的資金配置模式促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投行、託管、理財等新興業務繼續成為重要的拉動因素,截至今年一季度末,8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共計631.9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平均水準在兩成之上,達到24.90%。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姜超指出,過去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表記憶體款,其主要投向大約90%是貸款,剩餘10%左右投資在債券市場。而在銀行理財的時代,其資産僅有35%以內可以配置在非標資産(貸款),而其餘65%以上都必須配置在資本市場,考慮到銀行理財高預期收益率的特點,其在資本市場的配置以債券為主,但也可以通過保本策略進入股票市場,即便假定其股票配置比例僅為5%、債券配置比例為60%,其對資本市場的配置比例均遠高於過去以存款為主的時代。

  在降息通道之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各種理財項目收益也將出現下滑,各類理財收益或走低。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資金趨利的趨勢誘使資金繼續流向樓市和股市,那麼無疑會讓中國經濟重走對房産和土地財政的單一依賴老路,對扭轉中國經濟結構無益。

  期待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仍需政策配合

  實際上,央行降息政策配合之前的降準意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但如果資金過多流向股市,會進一步加劇股市泡沫,使實體經濟難以獲得足夠資金“輸血”,無法擺脫融資難困局,如果對降準資金缺乏有效政策引導,則很可能會使銀行流動性和信貸資金“繞道走”,出現流向變異,資金“脫實向虛”的本質問題則難以改變。

  儘管監管層出臺了多項政策激勵銀行將資金投向三農和小微領域,試圖解決這類實體經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但是,記者日前在調研中了解到,不少銀行業人士坦言,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考慮,銀行還是沒有動力去把更多信貸配置在這一領域。“畢竟做小微企業成本相對要高,經濟下行期,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該人士表示。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要需要一些政策配套措施,農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對於實體經濟融資問題,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有效,所以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以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財政資金對支農支小貸款的鼓勵政策,以及對實施一些稅收減免政策。”

  業內判斷,此次降息之後,降準降息還會相繼出現,不過,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結構性問題亟需解決的非常時期,央行通過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間接承擔部分地方債務置換等財政問題,也是必要的靈活政策手段。未來將通過大力推進銀行理財産品直接投資實體經濟、發展直接融資等措施,實現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最大化。□據新華社北京5月13日新媒體專電

  新聞分析

  受房地産拖累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放緩

  財政部14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較前三個月有所回升,尤其是此前一直低增長的中央財政收入增幅較上月回升4.9個百分點。但總體看,前四個月全國財政收入仍延續低增長態勢,低迷的房地産市場拖累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滑。二季度開局財政收支數據的增增減減,折射出當下中國經濟形勢的內在變化。

  財政數據顯示,與中央財政收入增幅回升不同,4月份地方財政同口徑收入增幅比上月有所放緩,同口徑僅增長2.1%,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當月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減收較多。

  事實上,因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由此帶來的地方土地出讓金收入增幅驟降,也成為今年以來地方收入增速明顯放緩的重要原因。

  財政數據顯示,1至4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154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7%,同口徑下降31.1%。其中,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0444億元,下降37%,同口徑下降33.3%,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016億元,同比減少5572億元,下降38.2%。

  地方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長的大幅下降,進一步凸顯房地産市場的不景氣。面對當前依然嚴峻的財政收支形勢,財政部表示,今年後幾個月,要繼續加強經濟財政運作監測分析,依法組織財稅收入,做好增收節支工作,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嚴禁採取“空轉”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