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綿城市呼之欲出

  • 發佈時間:2015-05-12 05:28: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讓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綿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最近,海綿城市成了城市建設領域的一個熱詞,為什麼要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會給我們的城市和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好處、海綿城市又將如何實現?

  城市水生態亟需修復

  如果仔細觀察,你一定會發現身邊的一些現象:很多道路中間綠化帶,是高於地面用水泥磚塊鋪裝的一個狹長地帶,僅僅樹根周圍露出一小圈土。種植在這種綠化帶中的樹,靠自然的雨水往往“喝不飽”,還要靠人工澆灌。

  還有,如今的很多生活小區,出於景觀設計和快速排走雨水等考慮,建了很多凸起式的緩坡綠地,每當降雨來襲,雨水順勢流到平地下面敷設的下水道。

  也許這樣的狀況你已經司空見慣,但實際上,上述的兩個案例從維持城市水生態的角度,並不是優質的解決方案。海綿城市建設就是要修正這類做法。

  當前,很多城市都面臨缺水的窘境。為什麼這麼多城市缺水?一個重要原因正是水泥地等硬化地面太多,佔用了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切斷了自然的水迴圈。那些凸起的小區綠地景觀,也沒有最大程度留住雨水。城市的雨水來了,只能迅速排走,各個區域都往外排必然造成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增加內澇的風險。因為沒有留下雨水,當雨季過去,又面臨缺水。“逢雨即澇,雨後即旱”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狀況。

  “以我國北方為例,城市開發建設前,在自然地勢地貌條件下,70%以上的降雨可以通過自然滯滲進入地下,涵養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態,只有不超過30%的雨水形成徑流外排;而如今,城市開發建設後,由於屋面、道路、地面等設施建設導致下墊面硬化,70%的降雨形成徑流,僅有不到30%的雨水能夠滲入地下,破壞了生態的本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章林偉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水生態遭到破壞,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城市中的空氣乾燥,城市河湖水系減少,僅存的河湖水水質變差甚至黑臭。過去我們熟悉的“樹吊子”、蛐蛐在城市中早已難覓蹤跡——生物多樣性遭到的破壞也與水生態的惡化不無關係。

  每逢雨季,網友們“來我的城市看海”調侃背後,是日益嚴重的城市內澇問題——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351個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僅2008年至2010年就有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暴雨內澇。

  城市水生態亟待修復,海綿城市建設呼之欲出。海綿城市建設的本質是通過降低雨水的産匯流,恢復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態特徵。

  硬質的水泥路面固然能夠給我們帶來整潔的城市景觀,但過於重視“整潔”而忽略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城市建設理念到了該改進的時候。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已經破壞的也應當盡可能修復,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系統工程

  海綿城市的理念,應該滲透到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章林偉特別提到,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更好地實現雨洪利用、排水防澇以及河流整治,不僅局限于某一個方面。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以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復興城市水文化等為目標。

  湖南省常德市對穿紫河的生態治理正是以“海綿體”的建設為依託。經過調蓄池沉澱、雜物隔離,部分污水和初期雨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配水渠,配水渠採用溢流的方式把來水均勻分配到總面積為1.2萬平方米的垂直潛流式生態濾池。“這樣的模式讓初期雨水得到處理,減少了穿紫河入污量,凈化了河水水質,充分利用自然雨水補充內河水量。”常德市有關負責人介紹。常德市對穿紫河的治理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

  海綿城市建設如何具體實施?章林偉説,“滲、滯、蓄、凈、用、排”這“6字箴言”,是落實海綿城市理念的措施。

  章林偉解釋道,“滲”,是利用各種路面、屋面、地面、綠地,從源頭收集雨水。“滯”,是降低雨水匯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災害風險;“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調節時空分佈,為雨水利用創造條件;“凈”,是通過一定過濾措施減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用”,是將收集的雨水凈化或污水處理之後再利用;“排”,是利用城市豎向與工程設施相結合,排水防澇設施與天然水系河道相結合,地面排水與地下雨水管渠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一般排放和超標雨水的排放,避免內澇等災害。

  在國內已有的建設經驗中,深圳光明新區通過建設綠色屋頂、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生態停車場、下凹綠地、透水道路等措施,最終實現了年徑流控制率70%、初期雨水污染總量削減不低於40%的目標。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建造了一整套雨水控制利用工程,通過建設龍形水系、綠地、透水鋪裝、地下集水池、蓄洪涵、滲濾、收集管網等,使得該區域成為吸水、凈水能力很強的“海綿體”。2011年6月23日的暴雨(超過20年一遇標準),地面沒有出現積水。雨後蓄洪涵水深1.3米,蓄水容量約為4700立方米,水質清澈,就近用於奧運水系補水。

  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在防澇減污方面有明顯成效,它還會給城市和居民帶來更加綜合的生態環境效益。通過城市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與修復,可以明顯增加城市綠空間,減少城市熱島效應,調節城市小氣候,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同時也為更多的生物特別是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水準。依託水生態的恢復和完善,可以營造優美的園林景觀,很多設施可以跟公眾休閒、健身場地結合在一起進行建設,創造優美的親水環境。

  理念和方式創新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從技術層面指導各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為了發揮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示範效應,中央財政給予了支援。經過評審,2015年確定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鹹新區等16個城市作為試點。據介紹,未來3年時間裏,平均每個試點城市每年將獲得約4億元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資金。中央資金髮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能夠有力地撬動地方和吸引社會資金。

  章林偉説,建設海綿城市首先需要理念和方式的創新,通過源頭減排、過程式控制制、系統治理和統籌建設得以實現。

  他認為,降低雨水的産匯流(形成地表徑流並匯集)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場地建設、道路是降雨産匯流的主要源頭,要通過建設周邊綠地、調蓄池等具有蓄積和凈化功能的“海綿體”削減産匯流。比如,道路中間的綠化帶建成下凹的,收集經過凈化的道路上的雨水,小區中高於地面的草地改為下凹的草地綠化帶,能夠使雨水自然地滲透到泥土中,而不是形成地面雨水徑流。

  章林偉還強調,海綿城市建設還需要産業創新作為支撐,一些新型的滲透材料可以應用其中。此外,還應該以投融資機制創新為依託,應該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將是一個由點及面的過程,因此,特別強調規劃的管控和引領作用。城市總體規劃要明確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並協調到相關專項規劃中予以實施。

  章林偉説,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重要指標是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能夠起到牽一髮動全身的作用。這個指標考量年總降雨量中有多少比例的水通過下滲減排和收集回用等措施被控制,它是評價海綿城市“吸水”能力的重要指標,指一個合格的海綿城市,應該讓多少雨水能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凈化,而不是讓其白白流走。

  連結 南寧加速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本報訊 記者周驍駿 童政報道:廣西南寧市多年來持之以恒打造“綠城”和“水城”,並將把海綿城市建設列為2015年度工作重點之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不僅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實踐,更是城市規劃、建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必將全面豐富和提升南寧‘山水城市’的品質和內涵。”南寧市市長周紅波説。

  據介紹,海綿城市建設既是對南寧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的檢驗,也為南寧加快改變傳統排水理念、改進排水防澇措施和方法、創新城市建設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將有助於解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雨澇災害等問題,減少對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增強地區自然生態調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為解決南寧水問題提供新思路,有利於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和分佈不均衡問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外,海綿城市建設還將引領南寧未來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推進由災害管理向資源化、生態化管理轉變,引導海綿城市建設規模化、産業化發展,實現單一手段向全過程管理、綜合措施應用的飛躍。

  南寧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寧市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以及近年來開展的治水規劃和內河補水、湖塘清淤、河道拓寬、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實踐,都為海綿城市試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