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土地上“趕海人”

  • 發佈時間:2015-05-12 05:28: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浙江義烏、福建泉州、廣東廣州等東南沿海外貿市場,活躍著一群來自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的回族青年。雖然他們來自西北貧瘠的黃土地,但做起生意來精明強幹。他們當阿拉伯語翻譯,也開貿易公司,為東南沿海貿易市場每年近30萬人次的阿拉伯國家客商服務。據統計,同心縣人在東南沿海做阿語商務代理有1萬多人,開辦公司460多家,各類公司年行銷額300多億元。2014年,1萬多人的同心籍阿語翻譯群體總收入超過30億元,是同心縣年財政收入的15倍,比寧夏南部山區8個貧困縣的財政收入總和還多。

  那麼,同心人是怎樣走出黃土地,並創造財富故事的?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近這群“趕海人”——

  闖義烏的馬海波

  走進同心,恰逢集市,縣城異常熱鬧。儘管西北風不時掠起漫天黃土,但難以掩住同心縣城近年來的繁榮:摩托車大量減少,轎車多了起來。“同心人膽子大,富人多!”這是外人給同心縣人的評價。

  “嘎——”一輛浙G牌照的灰色寶馬X5停在記者面前,33歲的馬海波探出了頭。當老家河西鎮塘坊村的昔日夥伴還在種田或者打工時,他已是義烏一家外貿公司的老闆,每年收入數百萬元。“尕娃膽大,有魄力!”同心縣工商聯主席馬應仁這樣評價他。“的確,我創業靠的就是魄力。”馬海波坦率地説。

  2006年8月,馬海波大學畢業後去了浙江義烏。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聚集著眾多的阿拉伯採購商。到義烏後,馬海波在一家摩洛哥人開的貿易公司當翻譯帶客戶,主要工作是幫助摩洛哥客商採購香水、飾品等。

  幹了兩年後,摸清了門道,2008年,馬海波註冊了自己的貿易公司,並迎來第一筆生意:幫助一個阿爾及利亞客戶採購一批琉璃瓦製造機。“機會來了,但我卻犯了難。因為我要先墊付60多萬元的貨款。可我兜裏只有5000元。咋辦呢?我幾夜睡不著覺,最後決定借錢也要幹。”於是馬海波帶著妻子去原來有生意來往的廠家借錢。這家兩萬元,那家3萬元,最終湊夠了60多萬元貨款。

  這筆生意馬海波掙了1.8萬元。數目不大,但意義不小:這次成功使馬海波有了自信心和決斷力。到2010年,僅用兩年時間,28歲的馬海波就把出口貿易額做到了1000多萬元,完成了從打工仔到老闆的轉身。

  辦實業的馬騰輝

  33歲的河西鎮農民馬騰輝不僅外貿業務做得大,實業也辦得好。“尕娃為啥能做大?用一句流行的話説,格局大。”馬應仁説。

  2003年年底,擅長阿語的馬騰輝本來準備去雲南當老師,結果機緣巧合,一個利比亞客商邀請他到福建泉州石獅幫其做服裝出口貿易。2004年,22歲的馬騰輝成立自己的公司,與該客商合做生意。

  石獅市是全國最大的服裝生産和批發集散地之一,聚集著眾多的阿拉伯採購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利比亞客商的公司倒閉,但馬騰輝的生意卻越做越大。馬騰輝介紹説,他的服裝貿易迅速擴展到伊拉克、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當年貿易額達到3.2億元,利潤1000多萬元。

  貿易做大後,馬騰輝並不滿足現狀,開始辦廠子,自己設計和加工出口服裝。2008年至2012年,馬騰輝的公司年産500萬套針織運動服裝和節日服裝,其中50%的産品銷往巴格達,佔當地同類産品6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13年年底,下海10年後,馬騰輝投資2.2億元在家鄉同心縣辦廠,生産高檔民族服裝。“一是為帶動家鄉發展,二是受市場飽和及人民幣升值影響,以出口中低檔服裝為主的東南沿海服裝貿易越來越難做,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寧夏是全國穆斯林服飾生産基地和中阿博覽會的舉辦地,借助這兩個優勢平臺,我將打造高檔品牌,進軍阿拉伯國家高端市場。”馬騰輝介紹説。目前,馬騰輝的廠子正在建設中,計劃2016年投産。

  廣州新常客楊凡

  大海風浪大,趕海有風險。然而20多年來,同心阿語翻譯這群黃土地來的“趕海人”非但沒有被吞噬,相反這個群體越來越大。“同心人腦子活,能抱團,生存能力強。”馬應仁總結説。33歲的楊凡是個典型。

  2005年,楊凡本來可以去上大學,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他選擇到廣州闖蕩。到廣州時,恰逢當年的秋季廣交會,腦子靈活的楊凡和幾個同伴舉著“阿語翻譯”的牌子站在會場門口尋找機會,結果被一個利比亞客商看中,請他們帶領該國客商到中山、虎門等市場採購商品,每月工資3000多元。

  2011年,利比亞客商回國,公司解散,無事可做的楊凡回到同心老家。“説實話,心情很沉重。”楊凡説。但沒幾個月,又有利比亞客戶打電話給楊凡,要與他合作。於是楊凡馬上回廣州租辦公室雇人,開起外貿公司。“利比亞物資極度匱乏,特別是地板磚、衛浴、鐵絲等建材,生意好得出奇。”楊凡介紹説,2012年他的外貿出口額達3億元。

  從2013年開始,隨著利比亞市場逐漸飽和,加上匯率浮動,楊凡的出口貿易額減少到1億元。2014年生意更加難做,公司開始虧本。於是,楊凡果斷轉型,與幾個同鄉合夥在廣州鬧市區開了家大型高檔清真餐廳,主營土耳其自助餐、阿拉伯菜和西北菜,生意相當不錯。

  闖蕩10年,憑藉著吃苦的精神,楊凡穩穩地在廣州紮下了根。如今,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他十分淡定:“外貿公司的班底和客戶都保留著呢,情況好轉時,我會重操舊業,揚帆出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