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MF:亞太地區仍是全球經濟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5-09 09:31: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稱,雖然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速度有所放緩,但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前景仍然強健穩定,亞太地區在中期仍將扮演領導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力和引擎。

  報告並指出,雖然前景依然穩固,但風險衡量偏向下行。亞太地區債務快速積累,一些經濟體已升至高位,房地産部門更是明顯存在風險。如果拖延結構性改革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政策應繼續關注培育抗風險能力並提高生産能力。

  “2015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預計維持在5.6%,並於2016年小幅下降至5.5%。”報告指出,雖然經濟擴張速度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有所放緩,但強勁的消費幫助緩衝了外部需求下降所産生的衝擊。

  IMF首席駐華代表阿爾弗雷德·席普克指出,作為擁有石油進口國和供應鏈參與國的地區,亞洲會從近期世界油價下跌以及發達經濟體的持續復蘇中受益。“油價下跌將暫時推低整體通脹,並且隨著大部分的意外收入被節省下來,經常賬戶差額將會擴大。”

  席普克預計,該地區各國國內需求會繼續推動增長,其他支援因素將促使實際收入的意外增加以及良好的勞動力市場,這有望抵消資本流動逆轉導致金融條件趨緊所産生的影響。

  儘管如此,整個亞太地區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席普克指出,中國經濟正放緩至更可持續的增長水準;日本的經濟增長有望在停滯一年後出現改善,而非石油商品的出口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紐西蘭將會受到貿易條件動蕩産生的負面影響。其他地方的增長有望企穩或加快。

  報告認為,未來亞洲潛在增長的速度很可能會持續低於危機前水準,這也折射除實際增長的發展情況。

  “從中期看,該地區還將受益於區域金融一體化的深化。”席普克指出,進一步推動金融一體化有望更有效地配置地區儲蓄,以滿足該地區的巨大投資需求,同時還可以支援金融包容。

  那麼,政策應該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報告認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因為擁有充足的利率和財政政策空間而讓人羨慕,但總體而言,審慎的宏觀政策與外匯干預有助於遏制金融穩定風險。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魏香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