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攬儲拉鋸戰升級 五大行利率最高上浮到頂

  • 發佈時間:2015-05-09 09:29: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杉  責任編輯:田燕

  銀行業近期發佈的今年一季報,最應景地反映了各家商業銀行想要攬儲的迫切。如民生銀行的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吸收存款總額為2.45萬億元,比今年年初存款增加了0.06%,而去年這一數字是5.11%。平安銀行吸收存款總額較年初增長了2.95%,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增速高達13.6%。存款增速普遍出現大幅下降,這不禁讓人産生聯想:錢都被搬家去哪兒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受到股市持續火爆、網際網路金融走俏、銀行理財産品及保險類存款替代品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銀行從去年開始就面臨著資金分流的巨大壓力。攬存,再次成為各大銀行當前面臨的一個難題。

  為了吸引投資者資金回歸,商業銀行都鉚足了勁爭搶存款,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發售較高收益凈值型理財産品、推出理財産品可轉讓業務轉型等就成為了制勝的“殺手锏”。

  五大國有銀行 存款利率最高上浮至頂

  自從多家股份制銀行陸續投入到“存款爭奪戰”後,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也終於按捺不住了,在近期“不淡定”地相應上調不同檔期定存利率,有的甚至已經降低或者取消需要滿足的存款門檻,部分期限最高上浮至基準的1.3倍。

  之前,建行3個月、6個月和1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可頂格上浮30%。不過,卻有一前提條件,需要存款金額大於5萬元(含)。最近,建行悄悄放寬了存款門檻要求,滿足存款金額大於1萬元(含),其3個月、6個月、1年期和3年期定存利率就可以上浮30%至頂。

  農行在三四月份時設定了存款門檻,以1萬元為臨界點,達到1萬元(含)以上的,3個月、6個月、1年期定存利率基準上浮30%。昨日,記者從農行某支行大堂經理那裏了解到,該行在不久前已經取消了該存款金額門檻。

  工行則將3個月、6個月、1年和2年期定存利率統一上浮30%,沒有存款金額數的硬性規定。如果存款金額在100萬元(含)以上,還可以向上級申請3年和5年期上浮置頂的存款利率。同樣,交行也可申請3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頂,要求存款金額滿足10萬元。不過,其他檔期最高只能上浮20%。

  中行各杭州營業網點也將央行公佈基準利率的各檔定存利率上浮30%,5年期除外,要求存款金額在5000元(含)以上。

  理財産品節日效應重新開始顯現

  以往,一到法定小長假前夕,多家商業銀行會扎堆打出“節日牌”,發售賀歲版理財、元宵專屬理財等,預期收益率往往會比同類型産品高出一、兩個百分點,主要為了提前鎖定閒散資金。而今年,節日效應並未顯現,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鮮有商業銀行發售假日專屬理財産品。

  不過最近,記者發現,一些打著“母親節專屬理財”、“夜市專屬理財”的産品重新開始在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中熱推,破“6”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還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爭相購買。

  渤海銀行364天母親節專屬理財産品在5月7日早上9點發售,5萬起步,預期年化收益率6.1%。該行理財經理透露,才上線發售半小時,産品份額就賣了1.3億元,很多沒買到的客戶只能等待下期同類型産品。還有一款母親節專享理財由南京銀行發售,63天期限,10萬起,預期年化收益5.95%,僅限櫃面購買,發售當日同樣被“秒殺”。

  不僅如此,光大銀行興業銀行近期發售了多款“夜市專屬理財”,方便了白天忙於上班沒時間跑銀行的投資者,到了晚上仍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限時購買。部分産品預期收益率還不賴,超過6%。

  規模下滑引發理財業務轉型

  近日,普益財富和西南財大聯合發佈了一份理財市場報告顯示,一季度共287家銀行發行了21039款理財産品,發行規模估計為20萬億,與去年同季度相比規模下降了31.4%。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無疑表現出了銀行“疲憊”的理財能力,尋求更寬廣的發展道路成為銀行所必需的發展途徑。其中,有銀行已經推出的理財可轉讓業務就是一劑強心針,改善了銀行理財産品流動性差這一短板,使客戶有了除持有到期外的第二種退出方式,增強理財産品的吸引力。

  除了內在創新動力,監管部門引導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本質則是促使銀行理財轉型的外在動力。凈值型産品將是未來銀行理財轉型的方向之一。

  凈值型産品較高的收益率也得到越來越多高凈值客戶的關注。如平安銀行在昨日發行的一款凈值型産品“優成長封閉凈值型2015年2期”,投資起點不高,10萬起購,期限365天,年化業績比較基準6.2%;還有一款同樣10萬起購的“季成1期”凈值型産品,每季度開放一次,年化業績比較基準5.7%。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