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馮奎:體制機制創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核心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5-08 01:30:4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國務院批復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作為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出臺後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設發展廣受矚目。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研究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江中游城市群面積大,跨區域建設發展的難度大,城市群內部融合還不夠,涉及的主體非常多,因此體制機制創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動力,要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內部新的關係網路。

  馮奎指出,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一個廣域區域,城市群還處於“發育中”,發展還不夠完善,這是當前階段最顯著的特徵。

  第一,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國各個城市群中的面積最大,有31.7萬平方公里,相對於長三角再加上珠三角的總和,比成渝、京津冀群都要大。第二,31市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各個城市群中涉及的地級市的數量也是最多的。第三,從人口來説,流向複雜性也非常高。我們估算,長江中游城市群約有3000萬人口是向外流出的,其中長三角、珠三角是兩個主要的流向。但同時,也有2000萬流向武漢、南昌、長沙等大城市,但沒有實現市民化。第四,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經濟總量不低,去年達到6萬億,佔全國8.8%,但比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每人平均經濟總量還較低。第五,水環境、水治理以及相關的生態因素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重點,亮點,也是難點與焦點。

  “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這幾個城市群,處在趨於成熟的階段。還有許多城市群,處在雛形發展階段。長江中游城市群‘發育中’、‘發展中’的階段性更加明顯。”馮奎表示,它的城鎮化、工業化速度都較快,經濟增長率達到9%,超過全國平均數。城鎮體系較為完善,城鎮密度較高。城市群內部的武漢、南昌、長沙等大城市仍以集聚為主,分工體系開始形成,擴散效應開始出現,但還不是主導方向。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路徑仍然是外延式為主,內涵式為輔。

  當前,雖然長江中游城市群內部有了一些合作,比如跨省交流平臺達到30個,還簽署了《武漢共識》、《長沙宣言》。次區域的合作也有一定實質性的動作,例如咸寧-岳陽-九江小三角,九江-黃岡、新餘-宜春-萍鄉等的合作都有推進。但是,就整體而言,合作交流更多還是落在理念上、紙面上,是粗線條式的、框架式的,多層次合作還沒有形成。

  馮奎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這三省31市的關係處理中,起主導性的還是行政隸屬關係。在城市群發展背景下,就要靠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重新架構富有活力的城市、城鄉之間,政府與企業、團體之間,城市群內部與外部之間新的關係網路。對於城市群發展來説,體制就是構建新的關係網路,機制就是讓這個關係網具有能動性、有活力,能夠一直積極向上。

  從跨區域的特徵來看,長江中游城市群涉及到省際、城際不同區域。與京津冀不同,這裡沒有政治中心。與長三角不同,這裡也沒有大家都絕對認可的經濟中心。與珠三角不同,這裡的市場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以前,三省31市之間以前更多講競爭,現在既要講競爭,更要講合作,講城市群內部的競合關係。這種關係如何形成,必然要逐步培育形成新的體制機制。

  從城鄉關係來看,整個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2%,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2000多萬的人口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各類城市生活、居住6個月以上,但沒有戶籍,沒有完全的市民化。這個城市群中,武漢市在湖北一家獨大已經多年,南昌、長沙等也都相對發達,此外還有一批有影響力的地級市、縣級市。但這些大中小城市之外還有大量的農村地區,農業轉移人口還很艱巨。異地城鎮化、就地城鎮化都需要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集中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土地制度改革、投融資制度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等方面。

  從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交通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保護、公共服務這些方面,長期以來主導的思想觀念還是各自為戰,各講各的一畝三分地。這與發展階段有關,也與現有行政體制條件下資源配置的結構有關。

  馮奎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他建議,改革要從五方面著手:

  首先是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體制創新。雖然已經有了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但規劃還是一種頂層設計。具體下來,在一體化的城市群規劃中,中心城市、一般城市、小城鎮需要在一體化的規劃中謀求各自定位。城鄉要素資源的流動,要儘快從小的行政區範圍向城市群層面進行擴展,這樣才能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在綜合交通的組織上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交通是先行官。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而言,涉及的城市那麼多,交通方式又非常複雜。怎麼樣打破封鎖,降低交通運輸成本?怎麼樣促進三省物流的發展?怎麼樣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城市群的綜合交通發展?等等,都需要儘快研究推進。

  第三個是水利建設與管理體制方面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治水”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特色。長江中游城市群有1100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城市群內還有長江最大的3條支流——漢江、湘江、贛江。水能變成水利,也能變水患。在治水方面的協同治理,需要進行規劃對接、航道連通、港口合作安全應急、資質互認等實質性的合作,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

  第四個是産業發展方面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當前特別關鍵的,是要共建、共用、共用一些共性平臺,推動城市群産業發展。這樣既能降低平臺建設,又能提高平臺的利用效率。這些平臺既包括實體的內容,如國家重大的實驗室、重要的産品檢測中心、跨區域的物流貿易中心;也還包括一些重大活動事件,如集中力量舉辦一些重大博覽活動等。

  第五個是生態環境共同治理的內容。城市群內部的水、氣是流動的,對於水污染、大氣污染聯手共治將是下段的重要內容。目前三省在污染物排放標準上也還需要進一步統一,突發事件處理要啟動共同響應機制,需要探索進行聯手進行環境執法等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