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博會:人類文明演進的展板

  • 發佈時間:2015-05-08 01:30:4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米蘭世博會月初開幕。在為期半年時間裏,世博會將圍繞“滋養地球,生命能源”這一宏大主題,展現並思考人類在農業、糧食、食品以及營養等領域的成果與經驗、挑戰與創新,同時探討維護地球可持續發展這一人類的共同使命。

  大開眼界

  各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是世博會的不朽之魂,自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以來,總有蔚為壯觀的建築被載入史冊。但世博會的意義絕對不止於此,在展現人類文明現有成就的同時,世博會還為今後的科技進步、文化發展以及社會演進提供無與倫比的契機。

  2015年米蘭世博會展區位於米蘭市西北部,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世博園,園內植有12000余棵樹木,還建設了一條運河。據主辦方介紹,展區規劃充分發揚了古羅馬城市的風格,參展的53個國家展館都沿著兩條主幹道卡爾多和迪古瑪諾向四方延伸佈局,兩條路在義大利廣場匯合。

  米蘭世博會展區共分五個主題區:“零號館”、“未來食品區”、“兒童樂園”、“生物多樣園”以及米蘭市區內的“米蘭三年展展覽館”。其中,“零號館”主要介紹人類的食物史,“未來食品區”則展示了科技是如何改變食物儲藏、運輸、購買和消費的,“兒童樂園”顧名思義則是讓孩子們學習和領悟世博會主題的好地方,而在“生物多樣園”,人們則可以飽覽人工複製的地球各種生態系統。此外,在三年展展覽館,遊客可以欣賞幾千年來食物和藝術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

  標誌性場館是參觀者的最愛。在本屆世博會中,東道主義大利館自然頗受矚目。有報道稱,義大利國家館由羅馬Nemesi&Partners建築事務所設計,這個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建築以“城市森林”為主題,建築物有著樹枝形狀交疊的白色外觀,採用一種特殊水泥的材質,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污染成分,並轉換成惰性鹽成分。除了凈化建築物周圍的空氣,這個場館通過光伏玻璃裝置來自我産生能源,用以維持場館入口廣場的燈光照明。從結構外觀到建築本身功用,貫穿著“森林”所暗示的環保主題。

  中國館也別具特色。該館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在設計上吸收了中國傳統歇山式元素,契合本屆世博會農業和糧食的主題,建築屋頂採用具有中國特色的竹瓦材料。整個中國館分為“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區,其中“地”展區中的“回望田野”由兩萬根頂部有LED燈的人工“麥穗”組成,構成了具有強大視覺衝擊力的動態田野和駿馬奔騰畫面。

  還有佔地3.5萬平方米的美國館,該館由著名設計師詹姆斯·比伯設計,長方形的館體外罩玻璃,館內有每天都能收穫農作物的巨型垂直農場、透明的技術墻、美國國樹——橡樹林、屋頂露臺和咖啡吧以及紀念品店等。

  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各具特色、大開眼界的標誌性建築,其實是160多年來世博會的不朽之魂。自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以來,總有蔚為壯觀的驚世之作被寫入人類文明史冊。

  1851年5月1日,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開幕。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建築佔地7.4萬平方米,由3300根鐵柱和2300根鐵梁構成骨架,外墻和屋頂均為玻璃,使用量達9.3萬平方米、約29.3萬塊、總重400噸,整個建築通體透明、寬敞明亮。“水晶宮”的出現,映射出工業革命在英國突飛猛進的畫面,也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個標誌性建築,其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在建築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上,主辦者搭建了標誌性建築原子塔。這座建築物由9個直徑18米的鋁質大圓球組成,圓球與連接圓球的鋼管共同構成一個正方體,相當於放大了1500多億倍的鐵分子的原子構架。原子塔是當時最具表現力的懸索結構建築,這種設計表現了人類對新興的核能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世界和平的嚮往,蘊含了人類要能夠認識並控制自己命運的思想。原子塔原本定為臨時性建築,但由於其擁有的震撼力以及教育意義,最後變成一座永久性建築,至今屹立於布魯塞爾。

  最著名的建築當屬埃菲爾鐵塔。為紀念法國大革命100週年,1889年的世博會選址巴黎,組織者決定建一高塔吸引遊客參觀。時年54歲的建築師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一座鋼鐵結構的拱門高塔方案中標。1889年巴黎世博會期間,鐵塔吸引了200萬人次的參觀者;作為世博會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座建築,埃菲爾鐵塔已經成為巴黎的象徵。

  當然,跨越人類歷史160餘年、與人類工業文明幾乎同步的世博會,基本上每屆都會推陳出新地展示各種新産品、新材料,同樣令人“腦洞大開”。1851年倫敦世博會,全稱是“萬國工業産品博覽會”,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機、火車頭、起重機、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1853年紐約世博會,展出的電梯令觀眾驚訝不已;1855年巴黎世博會,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鋁製品和橡膠;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展出了電動馬達;1889年巴黎世博會,人們為了聆聽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傳出的音響,需要排隊長達兩三個小時;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電的發明和應用讓參觀者驚嘆科技的力量……

  回到本屆米蘭世博會,創新也不會缺席。

  為契合本屆世博會探索多樣性、可持續性食物資源的主題,日本館展出了該國在眼蟲利用領域的技術,這種微生物藻類可以實現自我光合作用,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眼蟲可作為食物和燃料,也可以用於消除食物垃圾。

  位於園區南部的未來食品區更是食物開發技術展示的集中地帶。據該區負責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卡洛·拉蒂説,遊客可以在區內參與一系列和物聯網等技術有關的互動遊戲,了解人與食物間的關係。比如,人們可以在一個“互動超市”裏通過一個大螢幕進行操作,實時體驗購物的全過程,並同時兼任食物的出售者和消費者;遊客也可以在“智慧廚房”裏根據專業廚師的指導操作各種智慧廚具、製作出各類美食。拉蒂説,希望遊客能通過參觀深刻感受到自身與所吃食物乃至大自然之間的聯繫,從而更加珍惜和保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現在,人們在超市,甚至通過網路,可以很容易地買到食物,甚至連烹調都免了,這些現代社會的技術便利固然重要,但也因此導致人們對食物和自然了解的缺失,使得食物浪費和饑荒同時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痼疾,”拉蒂表示。

  大飽口福

  法國美食家安澤勒姆·布裏萊特·斯瓦林曾説:“發現一種新食品比發現一顆新星更能讓人類感到幸福。”從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滋養地球 生命能源”就可看出,接下來的6個月,米蘭將成為全世界吃貨的天堂。

  根據本屆世博會官網介紹,世博會將集中展示參展各國的招牌飲食、農産品和烹調技藝;此外,還將“展示所有參展國家在確保民眾吃上健康、安全和充足食物同時兼顧地球生態平衡方面所採取的各種技術手段。”

  義大利是西餐美食大國,本屆世博會主題又涉及糧食食品,所以組織者把推介各地特色美食作為展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吸引遊客的亮點之一。組織方不僅要求每個場館都要設置廚房餐飲區,更用 “世界最大餐廳”的概念對外宣傳打造本屆世博會。

  拿日本館來説,你不僅可以在裏面嘗到比較出名的日本美食——壽司、天麩羅和拉麵,還有頗具特色的關西料理、素齋、海鮮、山區食物以及茶道藝術等,充分展示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多樣性。此外,飽受2011年地震海嘯摧殘的福島也在此次展會上展出了本地産的稻米等農産品。遊客還能嘗到2013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的日本傳統食物——和食。

  據組委會介紹,米蘭世博會將會是一場對世界各地飲食的“多感官體驗之旅”。遊客有機會了解眾多參展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歷史、種類和製作過程,有的還能親口品嘗。園區內的餐飲區劃分為:國際美食區、義大利地方特色美食區、大廚體驗區、家庭休息餐飲區、輕餐飲區、甜點區、鹹點區、開胃飲品區等等。

  對於那些沒能力開展館的國家和民間組織,米蘭世博會組委會也有辦法——設置了面積達36000多平方米的9個聯合展區,各國可以用各種音視頻手段和設備展示自己的特色飲食。這九大區是:稻米、可可豆和巧克力、咖啡、水果蔬菜、調料、穀物和薯類、地中海沿岸特色食物、海鮮,以及旱區食物。這些展區都少不了現場烹調全球各地美食的展臺以及出售各國食材的市場,懶得逛展館排長隊的遊客可以在此一飽口福,也可以逛市場帶食材回家烹飪。

  世博會主辦方為什麼要費這些心思?因為,食品充足和安全是全球性挑戰,也是本屆世博會的主題,這一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各國的共同參與與合作,所以本屆世博會也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各國在抗擊貧困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

  從歷史上看,世博會不僅與美食結緣,還時不時地引領潮流之先。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冰激淩蛋筒、“熱狗”以及琥珀爆米花,其實都是在世博會上流行開來的。

  話説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來自敘利亞的歐內斯特正做著祖傳行當——販賣中東甜品,這種配有糖漿的薄脆餅是在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區極受歡迎的“特産”。在歐內斯特旁邊站著的是冰激淩小販阿諾德。由於聖路易斯世博會參觀人數眾多,到了中午,阿諾德用來盛冰激淩的杯碟就用光了。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歐內斯特隨手將自家薄餅卷成了錐形筒遞給阿諾德。不料這種可食用的冰激淩筒大受歡迎,其他冰激淩攤販也紛紛效倣。歐內斯特的生意大為火爆。聖路易斯世博會結束後,歐內斯特與合夥人開創了公司,將這種冰激淩新吃法——“世博會羊角”推向全美市場,以致人們認為歐內斯特的故鄉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是冰激淩蛋筒的故鄉。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律師海姆和他弟弟劉易斯開發出了防止蜜糖粘到爆米花上的秘方,然後把第一種具有獨特口味的琥珀爆米花帶到了博覽會,之後成為美國流行文化中的標誌性符號。

  大有可為

  在全世界還未被便捷高效的海陸空運輸體系以及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連接在一起的過去,世博會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充當了“世界的中心”,今天,在米蘭,人們會更多地思考如何共同擁抱世界,為世界的改變貢獻力量。

  世界博覽會的管理構叫國際展覽局,成立於1928年,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其職責是監督和保證《國際展覽公約》的實施,依照《國際展覽公約》規範世博會舉辦的頻率和品質。

  根據這一國際機構的解釋,世博會針對不同的客體具有大致四項職能:對於國際社會而言,世博會是一個旨在發展和合作的對話平臺;對於大眾來説,世博會提供一切便利幫助參觀者接受教育、獲得新知和享受樂趣;對於主辦國來説,世博會是提升國家形象、推動經濟增長的契機;對參展方而言,世博會搭建國際性的交流平臺,創造商業機會。

  從美國崛起的歷史看,對於世博會這樣的國際舞臺,山姆大叔曾經愛不釋手。在世博會160多年的歷史上,美國先後14次成為這一國際性盛會的東道主,也是迄今舉辦次數最多的國家。在世界各地還未被便捷高效的海陸空運輸體系以及無處不在的網際網路連接在一起的過去,世博會可以説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充當了“世界的中心”,而山姆大叔隨著自身實力逐漸增強,也逐漸走進了全球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比如,1853年7月,紐約世博會開幕,這個盛大的派對一直持續了17個月之久,全世界開始把目光投向了美國和它的産品。芝加哥于1893年舉行了規模更大的一次。這屆世博會被譽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座分水嶺”,向世界宣告了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在經濟與科技領域已可與傳統歐洲強國匹敵,同時為美國20世紀的“迅跑”注入了新動力。

  在隨後數屆由美國城市承辦的世博會中,總有引領世界潮流的新産品扣人心弦。在1915年的舊金山世博會上,福特公司展示了一條真實的汽車生産線,一天運轉3小時,每10分鐘即有一輛汽車下線。整個會期裏,這條生産線生産了4400輛汽車,標誌著“汽車時代”的到來。1939年已經是紐約第二次舉辦世博會。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籠罩全球,世博會以“建設明天的世界”為主題,號召全人類向前看。在這屆世博會上,新發明、新技術逐一亮相——磁帶錄音機、電視錄影機、尼龍、塑膠製品……它們在未來幾十年的人類生活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二戰結束後,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主題,美國也不會忘記利用世博會這個舞臺秀一下自己的“肌肉”。1962年,以“宇宙時代的人類”為主題的西雅圖世博會開幕,山姆大叔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軍事、經濟、文化成就。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美國開始通過世博會灌輸與地球為善的生存理念。1974年,斯波坎世博會的主題是“環境”,10年之後,世博會花落新奧爾蘭,這屆的主題定位“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後一次舉辦世博會。

  回到本屆米蘭世博會,東道主義大利總理倫齊在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説,“這是義大利開啟未來的一天”,構建未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擁抱世界,為世界的改變貢獻力量。他歡迎世界來米蘭世博會“品嘗義大利”,並見證義大利如何在困境中書寫未來。

  數萬年來,整個人類社會都在努力提供足夠的農産品,足夠的營養,同時又要保證生態環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但是,儘管人類做了如此大的努力,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2000年,世界上有8億人處於饑餓和半饑餓狀態。為解決這一問題,聯合國制定了一個千年發展計劃,希望通過15年的努力,能使世界上饑餓和半饑餓的人口減半,但時至今日,這一數字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10億。

  為此,本屆世博會聚焦農業、糧食和食品,“可持續”與“創新”理念貫穿主題,旨在探尋為全球提供充足、優質、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食品保障,尋找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滋養人類、反哺地球的有效途徑。正如國際展覽局主席納吉在致辭時所説,為應對糧食問題等一系列全球挑戰,米蘭世博會將提供著眼于當下和未來合作的重要平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