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體制 現代財政制度:一枚硬幣的兩面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49:07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現代財政制度”一詞納入官方話語體系為契機,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已悄然發生變化:由構建公共財政體制轉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階段不同 目標不同
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是對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屬性特徵標識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我國財稅體制改革雖已持續多年,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未形成一個能夠統領整個財稅體制改革的概念。直到1998年,隨著財稅體制改革轉入整體體制機制構建,決策層作出了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逐步建立公共財政基本框架。從根本上説,公共財政體制的主要著眼點在於財稅體制的屬性特徵。之所以用“逐步建立公共財政基本框架”標識財稅體制改革目標,是因為只有公共財政性質的財稅體制才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作出“搞市場經濟,就要搞公共財政”的理論判斷。
由建立公共財政制度到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從對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屬性特徵標識財稅體制改革目標到對應國家治理現代化、以時代特徵標識財稅體制改革目標,在關注屬性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其時代特徵,實質上凸現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特徵。它標誌著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其一,從經濟大國走向現代大國的重要通道,就是要通過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和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的彼此聯動,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打造現代國家的一般制度形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打造現代國家的一般制度形態,無疑要從打造現代國家的一般財政制度形態開始。
其二,經過了30多年的財稅體制改革進程,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公共財政體制基本框架。在公共財政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屬性特徵趨於凸顯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強化其時代特徵——跟上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打造現代國家財政制度的一般形態,不能不作為一個新的改革和發展目標追求而提至我們的面前。
其三,正如國有企業制度改革需要以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作為參照係一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財稅體制改革也要以現代化的財政制度為參照係,同樣需要借鑒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財稅體制的一般規則和基本做法。故而,在時隔20年左右之後,面對經濟全球化深刻變化和深入發展的歷史潮流,仿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思維,將“現代”二字與“財政制度”對接,並且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標識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其重要意義不亞於國有企業制度改革。
一脈相承的統一體
深一步的觀察還可以發現,在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公共財政體制也好,現代財政制度也罷,其思想的來源和基礎並無多少不同,其所揭示的實質內容亦無多少差異。
就圍繞公共財政體制所做的系統分析來看,從改革開放的那一天起,我們對於財稅體制改革目標進行的探索,都是當今世界範圍內現代財政制度的一般形態。其中,既有典型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的成功做法,也有體制轉軌國家的經驗教訓,當然也包括中國自身財政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積累下的深刻體會。所有這些,均構成了中國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也由此形成了公共財政體制基本特徵的理論概括。
就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相關安排而論,立足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背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提出了“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等24字的基本思路,而且以此為基礎,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從加快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建立公平統一市場、有利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若干方面作出了系統部署。將這些作為基本思路的表述和作為系統部署的內容一一展開並加以透視,可以看到,其參照係就是現代化的財政制度形態。或者説,就是在立足中國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廣泛借鑒了包括典型市場經濟國家在內的當今世界財稅體制的一般規則和基本做法。
所以,它們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實質是具有一脈相承關係的統一體。前者對應市場經濟體制,以屬性特徵標識財稅體制改革目標,表述為公共財政制度。後者則對應國家治理現代化,以時代特徵標識財稅體制改革目標,表述為現代財政制度。
其實,作為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目標的高度概括,無論公共財政體制還是現代財政制度,實際上都是開放性的概念,它們均係根植于中國國情,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汲取一切人類社會文明成果並將兩者有機融合的産物。這意味著,公共財政體制和現代財政制度所揭示的實質內容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認識的深化,賦予公共財政體制和現代財政制度的內涵和外延也會發生變化。在財稅體制改革目標的標識上,由關注屬性特徵、體制性質對接到強化時代特徵、現代文明對接,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現。
更值得提及的是,公共財政體制和現代財政制度,本來就是為了解決中國自身問題的需要而提出的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兩者都寄託並融入了我們對於中國財稅改革與發展的理想追求。這些理想追求,既是發展變化的,更是在一以貫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脈絡下産生並逐步成熟的。它們之間,從始至終就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它們不僅主導了既有的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進程,而且肯定會繼續引領未來的中國財稅體制改革前行之路。
主動適應改革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從公共財政體制到現代財政制度,不僅揭示了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階段性變化,而且還是中國改革發展進入新常態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它啟示我們,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線索的財稅體制改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匹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從建立現代化的財政制度入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構建現代文明國家。所以,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牽動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諸方面體制在內的全面改革。由於它的複雜性和艱巨性遠高於以往的任何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只有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過深水區的氣魄,方可能突破障礙、化解困局,取得改革的成功。
它還啟示我們,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既非重起爐灶,也非原版的簡單複製,而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基於更高的發展階段和更高的前行目標而展開的既有繼承、又有發展的具有一系列全新特點的新的行動。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我國財稅體制調整和改革的新常態,在一個與過去30多年大不相同的經濟發展基礎上構建起與之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新格局,應當成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