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私人銀行理財需求快速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4-20 05:32:13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利率市場化推進、網際網路理財大規模爭奪平民化理財,面對利率市場化的衝擊,銀行除了加大網際網路投入以外,也日益重視高端客戶的維護和拓展。近幾年國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保持高速增長。不過,由於投資渠道和産品尚不完善,不少高凈值人群更偏向到香港或海外進行資産配置,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該行新增客戶中,有一半客戶來自於內地。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部分香港銀行過半新增客戶來自內地
平安銀行私人銀行估算指出,當前中國的高凈值人士已超過105萬人,這部分人群迫切需要專業的私人銀行機構幫助他們進行資産的全球配置,以保證財富的穩定增長和有效傳承。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日前預測,未來十年,中産階級人數將達到3.5億,高凈值財富將保持15%的增長。而光大銀行的年報數據也顯示,截至2014年末,光大銀行全年新增私人銀行客戶3765人,年末客戶數18311人,較年初增長25.88%。
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陸庭龍表示,對於私人銀行業務而言,剛開始的時候,客戶發展增速肯定是比較高的。陸庭龍透露,近兩年來,恒生銀行在香港的私人銀行客戶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增長。兩三年前,新增客戶中有20%-30%的客戶是來自內地。而到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新增客戶來自內地。
談及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陸庭龍表示,“在私人銀行市場裏面,海外的市場相比國內的市場要成熟,無論環境還是機構的專業水準等。不過隨著國內投資機制的越來越健全還有産品越來越豐富,國內私人銀行的發展肯定能夠上一個臺階。”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香港私人銀行的客戶平均年齡在50至60歲為主,有起碼超過一半的客戶都擁有內地背景。而國內的私人銀行客戶平均年齡46歲左右,所以從這樣的情況反映出,內地的私人銀行客戶市場是非常廣闊的。”陸庭龍認為。
近日,visa發佈的《2015年度Visa富裕人群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富裕人群的平均年齡是33歲,為亞太地區最年輕的一群。他們的年收入約為42萬元人民幣,而且84%已婚,僅次於印尼的90%。
高端資産管理産品需完善
然而,與中資銀行紛紛設立私人銀行不同,不少在私人銀行領域有深厚積累和經驗的外資銀行遲遲未在國內開展私人銀行業務。陸庭龍分析表示,真正的私人銀行是幫助客戶處理關於公司、家族等一系列的財務安排,通過信託、保險等資産管理規劃滿足客戶的需求。但目前私人銀行在內地面臨的問題是人民幣尚未國際化,資金不能流到海外。在內地開發産品又面臨較大的限制。內地市場和需求的發展速度遠高於政府的風險管理的更新,對業務有很大的干擾。
雖然面對這樣的客群高增長,但陸庭龍透露,在可見的3-5年內,恒生暫不打算在內地開私人銀行。他認為,不少這海外私人銀行業務做得很好的外資銀行進入內地後,雖然有一身武功,但實際上卻提供不了實實在在的服務。“目前國內很多外資銀行在國內提供的私人銀行服務,其實只是一個接待點,將海外的産品服務進行介紹,期待未來客戶有海外投資的計劃,銀行真正施展拳腳做海外資産配置服務。在此之前,只能賣簡單的高收益理財産品,如信託計劃、私募産品等,但私人銀行絕不意味著高風險投資。”陸庭龍表示。
陸庭龍進一步解釋表示,長期來説,若沒有真正的産品賣,維持私人銀行運營成本會很高。但如果單純賣信託理財産品,風險也很大,並且沒有達到私人銀行的真正目的。“加上很多理財産品銀行的其他渠道如高端理財、普通網點也可以賣,只賣産品私人銀行體現不出獨特優勢和差異化。”陸庭龍認為,私人銀行核心競爭力在於“私人”,甚至可以幫客戶處理很多不方便處理的事情,比如家族信託、成功人士家庭財産分配處理等等,可以通過私人銀行信託、保險計劃來完成。
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將加快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日前在一個論壇上分析認為,目前的高凈值人群資産配置目前來説還是相對的集中在固定收益和房地産類,初步估算這類配置高達70%。此外,中國城市居民已經大部分具備較高理財意識,並且開始嘗試各類理財産品,同時他們的投資也不僅僅拘泥于儲蓄存款,開始涉及到保險、理財、股票、基金等不同品種。
但目前市場中對於低風險、高回報的思維邏輯依然存在,雖然經過A股市場的劇烈波動,投資人對投資風險有了比較成熟的認識,但是對於何種風險對應何種收益,這裡面的理性認識還沒有大面積形成認知。此外,對於國內的家庭而言,理財目標往往是與養老、子女教育相關,但對於這個目標如何達成沒有思路。
王菁分析認為,來自經濟、政策、資本市場的變化,會加快財富管理機構版圖的重塑。新常態經濟將增強居民財富重分配需求。金融改革也將加快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市場化及金融創新會催化資産管理新趨勢。
她分析表示,目前銀行、券商、保險管理資産規模佔比合計達65%,市場化改革會讓這個版圖發生變化,一方面監管逐步放寬資管的牌照,資産管理領域的交叉、滲透打破了機構之間的競爭壁壘,形成范資管的混業模式。同時,跨界擴張的模式遭遇了瓶頸,對金融創新的重視和力度上升到新的水準。居民金融資産投資比例過低,提升潛力大。
事實上,從國內高凈值家庭到香港參與私人銀行業務可以看出,目前富裕階層對全球化、專業服務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存摺是財富的象徵,那時候大家有閒錢都會迫不及待存到銀行。十幾年以來,投資金融工具相對豐富了一點,但是和海外相比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從國際上來看,每人平均GDP3000美元-10000美元之間,居民有了更多財富累計的需求,也可以顯示出未來蓬勃發展的希望。”王菁認為,客戶全資産配置時代已經到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