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即使輸掉今天 也會贏得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4-17 08:1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15日上午,被罰款2萬元的專車司機陳超站上了原告席,被告則是開罰單的濟南客運管理中心。陳超並不是唯一被罰款的專車司機,卻第一個因此站上原告席,該案因此被貼上“中國專車第一案”的標簽。然而,庭審焦點並非公眾所關心的“專車是否合法”,而是陳超是否使用了專車軟體以及是否收費。因爭議較大,法庭並未當庭宣判。陳超的律師李文謙在庭審後告訴記者,有信心勝訴。(《新聞晨報》4月16日)
陳超是否勝訴,尚難預料,但他被罰後並未自認“倒楣”,而是果斷採取法律手段維權,這值得關注。該案被稱為“中國專車第一案”,或將因其獨特價值而被載入大眾記憶中,甚至成為專車存亡的參照性因素。
陳超在庭審後表示:“今天這麼多媒體與網友關注,我覺得無論官司輸贏,我已經達到了‘撞擊’的目的。”誠然,其個人行為雖有自利的目的,但已具有公共價值。依其一己之力,即便達不到“撞擊”的目的,起碼也可引起更多人關注此事。
具體到此案,陳超的專車實係私家車,開專車只是兼職,但專車並非黑車,因為他找了一家租賃公司挂靠,而且上了專車公司網站申請審核並接受培訓。目前,除了濟南,還有一些地方明確叫停專車,稱“滴滴專車屬於非法運營”。今年兩會上,“專車”也成為代表們的熱議話題,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無論是打車軟體還是專車,交通部的態度是:“鼓勵創新,規範管理。”還成立了出租汽車行業改革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改革的指導意見。
“專車第一案”顯然不可能決定我國專車的未來,但至少再度提醒各方進行思考:
一是如何理解“網際網路+”?專車顯然是“網際網路+”的産物,對這種新業態,是一棍子打死還是敞開門?即使不能敞開門,能否留條縫,而不是置之死地而後快?
二是如何滿足公眾需求?但凡坐過專車的人,大概都留下了比較愉快的印象,因為不僅車況較佳,而且司機的服務尤其值得稱道。在打車難的背景下,專車自有其存在價值。
當然,也有人擔心乘專車有風險,比如事故賠付難,或者根本找不到人。這種擔憂並非多餘,但可化解。據陳超透露,他在培訓的整個過程中都感覺到很專業:“比如車子必須是3年內的中高檔車,要有足夠金額的保險,司機要有3年以上駕齡。甚至連細節也不放過,比如上車、下車每句話該怎麼講,車裏要備紙巾,還要有礦泉水,等等。客人還可以在網上對司機作出評價。”這説明,專車確非黑車,而且提升了計程車市場的專業服務水準。
時代在發展,總有新生事物冒出來,這是抗拒不了也遏制不住的。專車即使輸掉今天,也會贏得未來,因為它迎合併且滿足了民眾的需求。上述報道中,陳超其實是從專車乘客變為專車司機的,第一次坐專車就顛覆了他對服務的認識,“車準點到,上車前司機幫著開門,幫拿行李,還遞上礦泉水、紙巾,車開得很穩,説話和氣,這在普通計程車上,簡直不可思議。”筆者和身邊很多朋友也都喜歡打專車,一是極其方便,二是服務優良。有了這兩條,足矣。
誠如專家所言,技術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由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生産經營方式的變革不應受到法律的阻礙;公眾為獲得更好的出行服務而叫專車是一種合法性需求,政府必須慎重考慮有沒有必要對此進行管制。政府不是不該監管專車,但這種監管應該有尺度、有分寸,既要監督又要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務。不妨考慮確立基本的監管規則,並且多聽聽乘客、專車車主乃至計程車司機等各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