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字號同仁堂探索中醫藥走向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4-16 09:27:2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任衛東 毛偉豪 魏夢佳)“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歷經346年而不衰的中國老字號同仁堂正以“良心中藥”走向世界。“走出去”僅22年,同仁堂已在海外開設了110家零售終端,診療超過3000萬海外患者。
22年前,而立之年的趙學成離開北京,開始參與同仁堂的海外建設,先後在香港、澳門、印尼等地工作。如今,他負責建設的同仁堂澳門公司已擁有四家藥店和一個專櫃,創造的利潤是當年投資額的16倍。
同仁堂為何備受當地人青睞?趙學成説起2006年的一樁往事:由於長期乾旱,澳門發生海水倒灌,導致長達四個月的“鹹潮期”,自來水全部是鹹水,根本無法飲用。純凈水價格不斷上漲,還時常脫銷。同仁堂藥店有代客煎藥的服務,為不影響藥效,改用純凈水煎藥,且煎藥費不漲一文。
那段時間,來同仁堂煎藥的顧客比平時明顯增多。一位老顧客告訴趙學成:“家裏的水都鹹了,酒樓的茶位費也漲價了,可你們煎的藥還跟以前一樣,百年老店真讓我們放心。”
做良心藥,讓患者放心,這就是同仁堂的品質觀,已傳承300多年。在古代中國封建皇權社會中,由哪家藥店供奉禦藥,標誌著哪家藥店的信譽最可靠。
自西元1723年起,同仁堂給皇家供奉禦藥以來,歷經清朝八位皇帝,總計獨辦禦藥188年。故宮博物院裏至今仍保存著同仁堂製作的黎洞丸、紫金錠等藥物,它們雖有百年曆史,仍保持原貌沒有變質。
“以性命擔保藥品品質。”在同仁堂博物館墻上寫有這句話。儘管傳統手工制藥方法如今已被現代化的生産線替代,但同仁堂仍堅持著地道、上等、純潔的藥材選擇標準。
78歲的同仁堂專家盧廣榮告訴記者,“地道”是指用傳統原産地的藥材,如人參用吉林的、山藥用河南的、枸杞用寧夏的、陳皮用廣東新會的、丹皮用安徽蕪湖的。“上等”是指必須選用最高等級的藥材,每斤48支的人參絕不能用每斤56支的小人參代替。“純潔”則是不能含有雜質或無用部分。
為了讓藥效最大化,如“淫羊藿”這味藥材,大的葉柄藥用含量較低,加工之前就必須將大的葉柄一片一片去除。而同仁堂的鎮店名藥“安宮牛黃丸”裏的一味藥材“梔子”,只能用專門挑出來的“紅梔子”,幾千斤普通梔子裏面,紅梔子只能挑出來幾十斤。“同仁堂的藥好,關鍵是取其精華。”盧廣華説。
同仁堂熬出來的不僅是藥,更是誠信。在“良心藥”的旗幟下,中醫藥不僅受到海外華人的歡迎,也逐步進入西方主流市場。2014年,同仁堂以收購方式成立的北京同仁堂紐西蘭公司4家藥店開業,溫哥華第三家分店、波蘭第二家分店、澳大利亞第五家分店也相繼開業。
“同修仁德,濟世養生”,這是同仁堂的情懷。在海外本土化進程中,同仁堂注重加強中醫藥文化在當地的傳播。
在美國,同仁堂與美國美洲中醫學院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培養在美國市場發展所需的中醫藥人才。在中東地區,同仁堂落戶的第一家藥店在阿聯酋迪拜開業。店內挂出的“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等古訓匾額,經營的産品與國內的同仁堂藥店別無二致。但它與國內又有一點最大不同,那就是除了醫生以外的所有人員,包括店長都是“老外”。
為使中藥與西藥更好地結合,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準入壁壘,同仁堂正在與海外醫藥研究機構一起努力,積累數據和理論基礎。
目前,同仁堂正在和美國加州Western藥學院開展靈芝孢子粉抗癌機理研究,與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合作開展中藥成分安全性研究,與香港大學合作開展安宮牛黃丸安全性和機理研究。澳大利亞同仁堂取得TGA三年生産線免檢的豁免,這是對同仁堂中藥生産標準和品質的認可。
北京同仁堂集團副總經理丁永鈴介紹,截至目前,同仁堂經營出口品種規格達到680種,有境外員工600余人。在海外20個國家和地區開辦110家零售終端。在海外累計諮詢和診療的患者超過3000萬人次。
更多的海外人士通過來自北京的老字號企業同仁堂,認識了中醫藥、愛上了太極拳、八段錦這些中華養生方法。
“目前中醫藥發展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丁永鈴説,今年開始,同仁堂的海外佈局將從華人聚集區逐漸擴大到西方主流市場。而同仁堂也將創新業態,發展養生保健中心,在種植採購、研發生産、批發零售、養生服務四大方面佈局海外市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