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溢出效應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33:1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通過自貿區建設發展,以開放促進改革,以開放倒逼改革,建立市場機制起決定作用的體制機制,實現中國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是當前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在上海自貿區這塊備受外界關注的“試驗田”裏,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無疑最受矚目。其具體內容涵蓋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金融機構資産價格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外債管理方式改革以及促進跨境融資等。這些改革創新目標的達成,難度高、風險大、涉及面廣,其試驗成果直接關係到能否有效應對國內外挑戰,直接關係到能否有效控制在向全國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過程中的風險,這對於進一步紮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十分重大。
從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的成績單看,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成果正在逐漸顯現,特別是近期隨著滬港通的推出,相關主管方面釋放的允許自貿區內合格的個人開設資本賬戶,以及外資銀行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在上海自貿區以外地區正式開展等風向標可以看出,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改革創新領域的積極的、可複製的溢出效應正在顯現,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是以國家金融改革的總體戰略為重要引領。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並非僅僅局限在幾十平方公里的試驗區裏面。它的每一步發展動向,都與國家整體的金融改革相呼應,都是以國家金融改革的總體戰略為引領。
二是以制度創新為內在核心。與一些功能性設計相比,上海自貿區定位的核心是試驗,重在制度創新,其意義在於成功之後向全國推廣。特別要強調的是,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絕不是要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而是要在最難撬動的金融改革創新領域,進行制度意義上的創新,進而探索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避免可能發生的金融開放的系統性風險。
三是以新型自貿園區為定位。傳統的自由貿易園區,通常由單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境內設立,更多地是強調較高的貿易管理自由度和較多的經濟政策優惠。一年多來,上海自貿區在提升傳統自由貿易園區功能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勇於超越。與傳統自貿園區不同的是,上海自貿區的開放主題是推進投資自由化而不是單純貿易自由化,産業取向是注重現代服務業而不是擴大加工製造業,發展主題是注重提升貿易功能而不是削減關稅提升貿易量。
四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要目標。從一年多的實踐來看,上海自貿區不是與內地市場相隔離的“特區”,更不是完全搞“外來外去”,容易引發資金、價格的雙重套利的離岸市場,而是緊緊地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要目標,各項措施均著眼于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穩妥、有序、可控地先行先試。
五是以金融機構和市場組織為創新主體。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都是堅持以各類金融機構為主體來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目前在上海自貿區內,各類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順暢地提供對各種金融産品的創新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貿區裏的實體經濟的需要。
六是以防範金融風險為底線。先行先試要有效積累經驗,必須要把風險防範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在這個試驗過程當中風險防範的意識不牢,措施不到位,導致出現金融風險,那麼不光會影響整個自貿區建設,而且會使我國整體的金融改革創新安排大打折扣。從實踐來看,上海自貿區堅持“一線放開、二線管好、適度滲透、有效監測”,充分發揮了腹地優勢與輻射功效。
雖然上海自貿區成立時間不長,在猶如堅冰的金融改革創新領域,許多措施還在探索,還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已經逐漸露出苗頭。展望未來,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重要方向,應主要集中在落實中央關於建設好、管理好試驗區的重大決策,更好地推動相關金融改革規劃取得實效。具體而言,就是圍繞金融改革創新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形成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境外融資、銀行業準入、期貨市場等方面相互協調推進的新格局,以此實現金融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破冰”,全方位推動我國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