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上海國企改革模式類似炒股:有賺就持有 虧損就售出

  • 發佈時間:2015-03-03 08:40:13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國資流動兩大平臺離“臨盆”又進一步

  【金融·資本】國企改革上海樣本

  專家稱兩平臺只管資本運作、模式類似“炒股”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勞佳迪 于承龍 | 上海報道

  上海市的國資系統凈利潤佔全國地方國資委委管企業總額近1/4。毫無疑問,上海是一方鬱鬱蔥蔥的國資重鎮。如此體量龐大的巨艦如何在市場化的號角中輕盈揚帆,既是全國關注的改革樣本,也總是經受著各方目光的犀利審視。

  而2015年,上海國資系統註定不走尋常路。僅在2015年1月份就花開兩朵:先有緊隨中央精神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又成立了規模200億元的國企混合所有制促進(上海)基金,在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兩方面都顯得雄心勃勃。

  但羊年最大看點還是胎動許久的上海國資流動平臺何時投入實質性運作。這種既改變“政府之手”職能面目又刷新市場遊戲規則的格局,在全國尚屬首例。《中國經濟週刊》從2月6日上海國資委年度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目前國盛集團、國際集團兩大國資流動平臺已經組建完畢。不過,這一創舉的推出時間表並沒有如坊間預期的那樣快。記者注意到,出於種種複雜考量,具體揭牌的時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再推遲。

  《中國經濟週刊》近日走訪了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建文和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張暉明,嘗試提前分析該平臺未來運營的可能架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正是國盛掌門人施德容。

  “前身們”變奏

  上海國資委主任徐逸波在今年上海“兩會”現場曾對媒體表示,國盛、國際集團將作為平行的國有資本流動平臺。其中,國際集團既有金融的股權也將會有産業集團的股權,國盛集團則主要以産業集團股權為主。這與兩家集團成立時的定位完全適配。國際集團成立於2000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權,定位是開展以金融為主、非金融為輔的投資、資本運作與資産管理業務。

  “2002年上海國資改革開始有了具體框架,當時上海國資委囊括了各個産業集團,一口氣成立了四個資本運營、管理、投資的功能性企業,到2007年9月才整合成現在國有獨資的國盛。”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建文對《中國經濟週刊》解釋。

  事實上,在上海國資委的設計中,國際、國盛在組建成兩大國資流動平臺前,就已經組成了上海國資管理的産業、金融“雙平臺”模式,被賦予“承擔著盤活國有存量、促進國有股權流動和確保國資保值增值”的使命。

  然而,這兩家承載著國資改革重任的集團過去數年的輿論活躍程度並不算高。尤其是國盛,在成立初的3年之內都鮮有新聞,外界甚至對其具體的定位和職能都知之甚少。儘管後來有促成上海家化被平安收購的案例,但依然顯得相當神秘。

  這或許是與其當初定位的過於抽象和冗繁有關。從歷史沿革追溯,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張暉明告訴記者,國資市場化改革啟動後,國有資本納入市場運作的軌道,與市場經營活動相對應的國有資本也必須有一個市場化企業出面,這是當時需要成立兩大集團的原因。

  張暉明參與過《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方案討論。他告訴記者,國資在法權意義上的“所有者”是國資委,國際、國盛集團的誕生則主要是作為行使國有資本“經營權”的市場主體應運而生。

  楊建文對記者表示,成立兩大集團的初衷就是身兼管人、管事、管資産三大重任的國資委需要“牧羊犬”的協助。

  “此前國盛將下屬實業資産建材集團、蔬菜集團、長江電腦有限公司完全剝離,實際上就是發揮‘牧羊犬’的作用,對不良資産處置改造起到了輔助性作用。”楊建文補充認為,“最初是作為國資委的助手,實際作用是要幫一些掉隊的‘羊’趕上大隊伍,幫助將一些落後的淘汰的産能轉化為適應上海發展規劃的優質産能。”

  施德容本人曾從三個層次概括國盛的重重使命,包括在上海的産業結構升級、培育新興産業等方面發揮作用,在上海國資佈局結構調整解決國企歷史遺留問題中發揮作用,以及在國企從行政性、封閉型重組轉向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推動經營性國資證券化方面發揮作用。

  原先既管資産又管資本的這種設計未來很可能被去繁就簡。據悉,上海國資流動平臺投入實質性運作後,國際、國盛集團將淡化過去國資經營平臺的定位,而變為以股權為紐帶運作國有資本公司的平臺。

  “十八屆三中全會”效應

  為了將“牧羊犬”的職能進一步理清併發揮最大功效,上海國資委還曾在2010年單獨成立過一間上海國有資本管理公司,定位為“在國企上市公司進退之中發揮作用”,董事長也是施德容。

  雖然一度被盛讚為“上海版淡馬錫”,成立後卻鮮有動作,數年間的表現乏善可陳。“成立這個國資管理公司時,高層都出席了掛牌儀式,但一直到現在,幾年間都沒有運作,實際上當時上海國資委就在設想要對國有資本進行整體管理,這樣才能擺脫多方利益的鉗制。”楊建文對記者坦言。

  “比方説原先國有資本總體上市也好,部分上市也罷,都要拿出優質資産才可能整合成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必須要統籌,集團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推進混合所有制發展就會有阻力,這種利益協調必須由頂層制度來保障,再比如上海這麼多集團公司,國資如何進退,都需要有一種統籌的平臺。”

  其實這種類似承載通盤考量職能的“平臺”概念胎動已久,而在楊建文看來,之所以上海國資流動平臺在2014年能夠加速推進,是受益於“十八屆三中全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成立若干國有資本經營公司和設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實際上這些話已經説得很重了,因為一般這類決策具體到企業的組織形式非常罕見。”楊建文如是説。

  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幾天,上海國資委就公佈了地方國資的改革路線,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俗稱“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在此次上海國資改革方案中,國資流動平臺被重點提及,建立統一的國資流動平臺也被正式提上日程。

  楊建文告訴記者,隨著國資本身改革的推進,上海近幾年在力推的就是國有資本的證券化,所以國資流動平臺的問世適逢其時,“國資改革的過程無非是資産的資本化、資本的股份化、股份的證券化、證券的市場化,這幾個階段中,最初是國有資産,最後是國有資本,股份要通過證券的方式錶現出來,證券則要通過市場的流轉方式錶現出來,到了這個階段隸屬於國資範疇內的流動平臺就不可或缺,比如手上有20個産業,有些可能退出,有些資本要進入,國資管理監管時就要有整體考慮。”

  運作模式類似 “炒股”

  對於未來上海國資流動平臺可能的運作形式,張暉明對記者分析,是以市場利益主導,模式類似“炒股”。“像上港集團、建工集團這樣的上市公司、控股公司整體上市,國有股股權都要轉移到這兩大流動平臺,國際和國盛作為持股主體就是大股東。大股東要根據市值管理、産業管理、資本回報等方面來考慮它的持股行為,有得賺就持有,防止虧損就要售出。所以製造資本流動平臺的本質就是要將全社會的國有資本推向市場,推向市場的國有資本都交給這個平臺管理。”

  根據他的分析,未來的國資流動平臺扮演的就是資本運作的角色,更多地臣服於市場,同樣受公司法和市場規則約束。

  “將來會將它的産業經營職能全部劃轉走,不再做産業經營,只做資本經營,這也就理順了國資管理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理順了政府作為國有資本的主體與私人主體之間的關係,國資委順著這種改革走勢,也會進一步優化自身功能,更多地從市場退出來,不能直接是市場的參與者,應當是市場的管理者、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張暉明這樣解釋。

  他對《中國經濟週刊》進一步闡釋,從本質上看,其實“流動平臺”本身也只是一個概念,並不必過分糾結,最關鍵的一點是能否真正理順上述關係,國際上值得研究的成功範本就是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

  據悉,淡馬錫是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新加坡財政部擁有100%的股權,其運作模式特點是:雖然政府全資控股,但不干預淡馬錫在運營或商業上的種種決定;淡馬錫也儘量避免參與旗下各公司的日常經營和決策,讓這些企業充分依據正確的商業原則開展業務;此外,淡馬錫的經理人選擇亦與政府完全脫鉤,所需要的投資與管理團隊可以在國際範圍內搜尋。

  “淡馬錫的組建也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摸索,到1975年正式組建,當時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為了有效地隔離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張暉明如是説。

  2015年2月2日,上海政府發佈市管幹部提任前公示,其中還提到,現任上海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資公司”)董事長傅帆和現任上海銀行人力資源總監顧建忠,均擬任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這在素來人事變動先行的上海,被認為是即將有大動作發生的預兆。

  2015年的上海國資委年度工作會議原定於2月3日召開,市場曾有大量關於該平臺將正式啟動、首批劃轉股權的國企名單也將披露的消息,然而,會議被延期到2月6日後,平臺的投運依然處於懸置狀態。

  “2015年上海國資委還需要響應國家級別的戰略,主要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上海以前在這方面做的功課還不足,從整個上海角度看,2015年必須理清國資怎麼發揮帶頭和領導作用。”楊建文告訴記者。

  (實習生曾姍姍對此文亦有貢獻)

  上海市政府對國資委改革路線圖

  2009年4月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提出,上海要加快建立“一對多”的國資流動平臺。

  2013年12月

  上海發佈 《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內容包括改革目標、建立國資流動平臺、規範設置法人治理結構等。

  2014年7月

  在上海市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座談會”上,韓正對於專業化國資流動平臺的建立給予了最新的指示。“今年下半年,要努力推動平臺實質性啟動運營。”

  2015年1月

  上海市的“兩會”上,上海市國資委主任徐逸波證實,上海將把部分國有企業的股權劃轉給國際集團和國盛集團兩大國資流動平臺。

  2015年2月

  上海召開國資國企工作會議,會議發佈消息稱上海已組建完成國資流動平臺,目前還在穩妥籌備,但會議並未公佈兩大國資流轉平臺如何落實運作。

  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演變歷程

  2000年4月

  上海國際集團成立,可謂是國資流動平臺最早“前身”,開展以金融為主、非金融為輔的投資、資本運作與資産管理業務。

  2014年6月

  上海實業以市場化方式,斥資61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上海國際集團下屬的6家金融類和房地産企業。

  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演變歷程

  2007年9月

  由上海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定位為國有獨資的大型投資控股和資本運營公司,是上海市政府重大産業項目的投融資平臺。

  2008年5月

  國盛集團作為上海市參與大型客機項目實施的出資主體,共同參與組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佔該公司總股本的26.32%。

  2009年11月

  國盛集團所屬上海浦發大廈置業有限公司項目100%股權以14.75億元轉讓給海航置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國盛集團與中國信達在上海興國賓館簽署了22億債權包轉讓協議。

  2010年9月

  上海家化集團的産權整體從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劃轉至上海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4年1月

  上海蔬菜集團整建制併入光明食品集團。

  2014年8月

  國盛集團和長江電腦集團重組。

國資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長春一東 27.17 0.70%
2 北方創業 17.60 0.17%
3 國投電力 8.83 0.00%
4 深康佳A 7.27 -0.14%
5 中儲股份 10.38 -0.3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航地産 12.17 -5.51%
2 飛亞達A 16.45 -5.46%
3 中航重機 19.40 -4.58%
4 洛陽玻璃 33.27 -4.48%
5 中糧地産 14.42 -4.0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